四個小姑娘沒一會也醒了,醒來後見娘不在,立即翻身起床穿戴整齊後來到廚房尋找。
娘的手臂受傷了,不能乾活,不然要是骨頭長不好,以後就沒法拿針,她們乾活習慣了,昨日吃的飽睡的好,今日完全可以乾活。
等進了廚房,發現熱水是燒好的,且備的足足的供她們洗漱。
大鐵鍋冒著騰騰熱氣,裡麵是濃稠的大碴子粥,灶台邊上還擺放著配粥的醃蘿卜乾和炒酸菜。
春天大姐姐在一旁笑著喊她們:“熱水在鍋裡,舀了去洗漱,自己拿碗盛粥,醃蘿卜乾是沈清嬸子的手藝;
酸菜是我娘昨日送來的,我剛已經炒過,這兩樣小菜配粥老好吃了,待會你們嘗嘗吃的慣不?”
四個小姑娘眼眶發熱,鼻子發酸,不住的點頭。
吃的慣,咋會吃不慣。
一早起來,已經有現成的熱水可以用,還有熱乎乎的吃食等著,連小菜都周到的配好了。
一睜眼麵對的人不再是苛責、挑剔、頤指氣使,而是熱情善意爽朗的,這日子,還能這般好過麼?
她們連起床都有動力了。
*
吃過早食,萍姑前往主屋。
今日要挑選適合刺繡的小姑娘。
沈清正在盤算哪裡適合當繡坊——天寒地凍,現在蓋是來不及了。
尤其刺繡需要很精密的手部動作,那是一點寒冷都不能受的,不然凍僵了如何拿得住針線?
好在現在隻是開始學,大家排排坐不需要太大的空間,她主屋的堂屋應該可以。
等開春了再蓋屋子,不僅要供暖,廚房住宿等也要一並蓋好,到時萍姑和她的女兒就有屬於她們自己的小家了。
和自家住一起或者住毛筆工坊,終究沒有歸屬感。
等繡坊蓋好,萍姑的手差不多也休養好,現在就將就窩在主屋李教,居住在工坊裡。
沒一會萍姑冒著風雪進來,兩人還沒說上幾句話,村子上婦人領著孩子接二連三的進門。
“萍姑,你看看我家娃咋樣?”
“我這好幾個你也看看。”
.....
上到二十多歲的婦人,下到五六歲的都領了過來。
沈清看著五六歲的孩子目瞪口呆。
不是,五六歲放在華國還在幼兒園吧,筷子拿得穩不?就能拿針了?
再說就是拿得穩也不成啊,這麼小一坐坐半天,看著都可憐!
她看向萍姑,生怕萍姑挑中了。
萍姑一直等到人到齊了,看外麵沒有人再來,方才麵上揚起溫煦笑容,得體道:“十歲以下的都不成,等過了十歲再來;
主要是年歲小耐心不足坐不住,手眼配合能力不行,學的人吃力、教的人也累,彆人一兩年就能出師,他們要好幾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