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八十兩平攤每個月是七百四十兩,扣除成本二百兩,盈利足足有五百四十兩!
這還是沒擴張前的毛筆工坊盈利,如今毛筆工坊擴大了,隻要能賣出去,豈不是掙得更多?
沈清對於這個數字算是意料之中吧,畢竟每天多少支毛筆進庫房,其中哪種毛料木料多少支都有明確記錄,而出庫時也有記錄。
不過能全部賣出去,帶回一大筆銀子還是很高興的。
有了一千多兩銀子進賬,終於能緩了口氣,暫時不用太為銀子發愁了。
對了,不僅有這一千多兩銀子,“肥皂賣了多少?”
江向北想都沒想的報出數字:“芝麻油的護發肥皂三千塊,每塊一百二十文,一共是三百六十兩;
豬油的是兩千塊,每塊一百一十文,一共是二百二十兩;
羊油的最少,八百塊,每塊也是一百一十文,一共是八十八兩;
總共是六百六十八兩。”
同車廂的江向南聽得嘴巴張大,四弟也太厲害了吧?都不用看賬本,就能全部記住!
不過他也是頭一次對這次出行收入有了具體的認知。
老天,他們出去一趟,竟然進賬兩千多兩銀子?
他歡歡喜喜道:“娘,咱們是不是發了?一個月就有一千多兩銀子進賬!”
扣除成本好幾百總是有的吧,放在以往想都不敢想啊。
關鍵這個成本還蠻好的,像工錢是全村的人得了,大家一起掙銀子,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毛料的銀子一部分進了雷家人口袋,他們富裕了自家也能有珍稀毛料,要知道珍稀毛料的毛筆老值錢了,一支恨不得能抵普通的幾十支呢,而且那些官老爺搶著要,普通的羊毛兔毛他們看都懶的看一眼。
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做肥皂的豬油羊油更是好,因為有油渣吃,自家以及工坊都能吃上,一點不浪費。
沈清笑了笑,沒說打壓的話,確實掙錢了,這是全家一起的勞動所得,是值得高興。
但也沒說表揚的話語,因為老三是個跳脫的性子,容易膨脹,多說幾句他就容易飄了,做生意最忌諱的就是膨脹和飄。
她笑道:“等回去了做好吃的給你吃,這趟辛苦了。”
江向南聽到說他辛苦了,反而不好意思的撓撓頭。
他這趟跟著出去,其實就是吃吃喝喝和駕馬車,累倒真的不累,而毛筆是工坊裡的人做的,肥皂是嫂子小姑她們做的。
仔細想想他其實沒有貢獻任何用處.....
沈清又看向老四,問道:“這次出行預計花費多少銀子?”
跟著送貨的漢子也是有工錢的,吃食他們自己帶,所以不用管吃食,但工錢也相應的比在工坊裡高上一些,畢竟背井離鄉風餐露宿,還有風險,工錢自然不能和在村子上相同。
而不用管吃食,進了城,作為東家多少要請上幾頓,還有客棧住宿的銀子也是東家的。
零零碎碎得算進成本裡麵。
江向北又利落報道:“工錢一天整個隊伍是六百文錢,出去了十六天,一共是九兩六文;
一共請了九頓吃食,花了三兩銀子;
住宿是二兩,一共是十五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