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之後,江寧城燕王府。
私調邊軍是重罪,太監宣讀聖旨後,大批軍士湧入燕王府開始抄家。
燕王府六百餘口皆被腰斬於菜市口,整整殺了六天才殺完。
一時天下震動。
北境陷陣營大本營,太子持天子之劍,在一眾老將陪同下,開始對陷陣營進行了殘酷的清洗。
朝廷也加大了對各地藩王的監視,並開始著手進行削藩之事。
通明寺事件還在持續發酵,並成了削藩的導火索。
此時燕王已經被押解回京,關押在錦衣衛的詔獄,失去了雍容華貴,蓬頭垢麵,蜷縮在惡臭牢房角落。
一陣柔和的光芒後,周圍的獄卒均無聲昏迷倒下。
動靜驚嚇到了燕王,他驚懼走到牢房門口,不安的張望。
此時他早已不是那個權傾天下的燕王,如喪家之犬一般惶惶不安。
忽見如同仙人一般的蘇小樓從水波紋一般的柔和光幕走出來,燕王愣住了,竟然一時忘記了害怕。
蘇小樓神識直接穿透過他的識海,在他的意識裡搜尋起來。
很快,在皇宮內蘇林與老皇帝深夜交談的一幕便出現,商議救治薑南子之事。
而那時還為宮中皇子的燕王躲在樓簾後全部聽了去……再後來,燕王被封江寧,深得新皇信任,數年征戰塞外,立下不世之功。
後因舊傷複發,不得不返回封地,尋訪天下名醫醫治,卻收效甚微,身體情況逐漸惡化。
聯想到十六妹當年病入膏肓,如今身健神明。
於是自知命不久矣的燕王多次拜訪通明寺和十六妹,想尋得蘇小樓蹤跡,醫治舊疾。隻是通明寺和十六公主根本不承認有此人此事。
通明寺跟皇室關係密切,燕王雖有權勢,卻也奈何不得通明寺。皇帝本來就很愛惜十六妹,自然是拿她無可奈何。
在長時間對於死亡的恐懼中,燕王決定鋌而走險,也就有了前些時日通明寺的危機。
隻是結果是淒涼的,燕王不僅未得生路,還害的全家六百餘口皆為帝皇刀下亡魂。
生,是多麼有魅惑力的一個字,特彆是燕王這種站立在權財巔峰之人。
蘇小樓歎息了一番,他沒法去評論,因為他又何嘗不是如此。
抹掉了燕王關於此的所有記憶後,他才悄無聲息離開詔獄。
此行不僅是為了弄清通明寺之危的原因,也想走一趟京城,弄清這凡人魔氣的一些特性。
畢竟,他差一絲死在這凡人魔氣之上。
事實也與他推測的差不多,如燕王這等權勢凡人,有凡人魔氣,隻是很淡,不足以威脅到自己。
看來隻有人皇的那股氣息,才能威脅到自己,自己萬不能再接觸皇帝。
當年一條漏網之魚,竟然會給通明寺惹來如此大禍,他慶幸當年跟蘇家斷絕聯係是非常明智。
世間因果,誰也不知道天秤會倒向哪一邊。他對於萬事萬物因果論,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三十年的凡塵遊曆,也給了他一些參照。
離開京城後,蘇小樓又朝寧江漕運河逆流而上,欲從京城出發,返回印天道觀,認真看一看這大夏最繁華的地帶。
燕王之事,給了他一個警醒,前任道觀觀主三友道人既然也會被埋葬在後山,就預示著六道引氣訣對於人壽命增加是有限的。
這也印證了六道引氣訣隱藏內容,並無更高深的修煉功法的事實。
若是在能看得到的四十年有限的生命裡,還是尋訪不到仙人或者在六道引氣訣中找到新的奧義,最終還是逃不過一死。
死也要體麵一些,無謂的掙紮太過於悲慘,不是嗎?
望著落日下的寧江運河,蘇小樓自嘲了一下。
“公子,前方就是揚州,可要停船歇息玩耍兩日?”船夫的聲音將他從思緒中拉了出來。
蘇小樓搖搖頭,又丟給了船夫一錠五十兩的銀子:“夜晚船也不要停!”
那船夫愣了一下,褶皺的臉上頓時笑出了花,點頭哈腰不住道:“公子請放心,我與小兒就是豁出命撐船,也斷不能讓船停!”
……
蘇小樓沒理會他,躺在另一頭的船尾躺椅上閉目養神,船夫的女兒正小心翼翼給他泡著茶。
船夫和他的兒子架船的技藝很好,在繁忙的運河上,穿梭在運貨的大船中間,絲毫沒有顛簸之感。
又行了五六日,船上物資也消耗得差不多,必須要停在姑蘇城進行補給,順便辦理通關文碟。
姑蘇城,蘇小樓嘀咕了一聲,忽然想起了寒山小鎮外那兩個小家夥。
正在這時,船家小女兒端著一杯茶走了過來,興許是見到蘇小樓睡醒,就緊張起來,不小心絆到了一旁的繩索,一聲驚呼‘啊’,倒了下去。
蘇小樓輕輕扶住了她,左手還接住了落下的茶杯。
看到蘇小樓如神仙一般俊逸的臉,小女孩心砰砰的跳個不停,臉上唰的一下紅了起來,趕緊站了起來,羞怯的低著頭看著腳尖不說話。
蘇小樓走下了船她都沒反應過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船夫的兒子見此,才走進船艙,輕拍了妹妹的腦袋:“發什麼癡,蘇公子都走了!”
少女被自家哥哥道出心思,更加羞怯,一跺腳就跑開了。
隻留下船夫的兒子在沒心沒肺的哈哈大笑。
寒山鎮,在這裡挖了好幾年的礦,自然是熟悉,標準的江南人文氣息和風景。
隻是經過張阿大家宅子時,卻隻見一堆火燒過廢墟,他皺了皺眉。
當即問一旁修鞋的匠人:“老丈,這張家生了什麼事,如何隻剩一堆廢墟?”
那修鞋匠人見遮掩外貌後的蘇小樓長相氣質不凡,也願意說道說道,他歎了一口氣:“走了水,張阿大和他娘子都被火燒死了,可慘了。平時阿大人還是不錯的……”
蘇小樓沒聽他後麵的念叨,又問道:“可有生還者?”
問到此處,那老鞋匠更是搖了搖頭:“兩個孩子活了下來。公子若是阿大的親戚,可到後街看看,阿大那弟弟可不是什麼好人咧,可憐兩個娃了……”
說著老鞋匠抬起頭,哪裡還有蘇小樓的影子,正奇怪著,便問一旁賣燒餅的同村:“大郎,剛才那公子呢?怎麼轉眼就不見了?”
“你老糊塗了吧,哪裡來的人?”
……
後街多是售賣糧油和布匹的鋪子。
詢問了兩個路人,終於在街尾找到了張阿大弟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