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無際的死寂,如同億萬年凝固的墨玉,將一切聲音、光線、乃至時間的流逝都徹底吞噬。
顧星辰的意識沉淪在無儘的黑暗與虛脫之中,如同一粒微塵,飄蕩在亙古的虛無裡。道基漩渦近乎崩毀,修複度停滯在4.1的瀕危刻度上,裂紋遍布,青光黯淡至幾乎熄滅,旋轉緩慢得如同垂死者的呼吸。依附其上的微靈族群死傷殆儘,僅存的寥寥數點靈光也陷入了最深的沉眠,微弱得如同風中殘燭,仿佛下一刻就會徹底湮滅。
他最後的記憶,是亡命奔逃,是那烏光生物不甘的尖嘯,是闖入這片墨青色區域後劫後餘生的虛脫,以及隨之而來的、徹底吞噬意識的黑暗。
時間在這裡失去了意義。
或許是一瞬,或許是萬古。
某一刻,一絲極其微弱的、異常沉凝的能量,如同滲透過岩層的冰冷水滴,悄然浸潤入近乎乾涸的道基漩渦。
是那塊巨大的、殘破的骨片。顧星辰殘存的道域,正無意識地嵌入其一道深邃的裂縫之中。骨片不知源自何等恐怖的鴻蒙生靈,曆經無儘歲月衝刷,早已靈性儘失,堅固不朽,但其最深處,卻依舊殘存著一絲極淡極純的、沉澱了萬古寂寥的本源陰氣。
這絲陰氣,冰冷、死寂、沉重,與顧星辰道基中那蘊含生機的鴻蒙之力、微靈的歡欣靈動截然相反,甚至可說是格格不入。
若在平時,吸入此氣,無異飲鴆止渴,需耗費極大心力煉化,稍有不慎便可能汙染道基,墜入陰寒死境。
但此刻,他的道基瀕臨破碎,意識沉淪,反而失去了所有抵抗與排斥。那絲本源陰氣,就這麼無聲無息地、緩慢地融入幾乎停滯的漩渦核心。
奇妙的變化,在絕對的死寂中悄然發生。
瀕臨崩解的道基,在這股極致陰寒能量的刺激下,非但沒有進一步惡化,反而如同高溫灼燒的金屬驟然浸入冰水,產生了一種詭異的“淬煉”效果。那些遍布的裂紋,在這陰氣的浸潤下,竟被強行“凍結”、“粘合”,停止了繼續擴張。
更深處,那枚得自掠食者、尚未完全煉化的灰芒混沌晶核,受到這外來陰氣的刺激,微微顫動了一下。它所蘊含的野性吞噬特性,與這沉凝死寂的陰氣,竟產生了一絲微弱的共鳴?
【噬道真解】的經文,早在意識沉淪前就已停止運轉。但此刻,在這內外兩種近乎“死亡”的能量交互刺激下,經文最深奧的、關於“寂滅”、“歸墟”、“萬物終末”的殘篇碎片,如同沉入湖底的星砂,被悄然攪動,泛起微光。
並非主動參悟,而是一種……本能的映照。
道基漩渦的核心,在那絲本源陰氣和灰芒晶核的微弱共鳴下,依照著【噬道真解】寂滅篇的模糊軌跡,開始了一種極其緩慢、近乎停滯的……逆旋。
不再是向外吞吐能量,而是向內……坍塌!沉澱!
漩渦中心那一點意識微光,在這向內坍塌的引力下,被拉扯、壓縮,承受著難以言喻的痛苦,仿佛靈魂都要被碾碎。但與此同時,所有雜念、所有恐懼、所有因逃亡和戰鬥留下的意識傷痕,也被這股力量強行剝離、碾碎、沉澱。
意識變得前所未有的“空”與“淨”。
如同暴風雪後的荒原,萬物死寂,卻也剔除了所有蕪雜,隻餘下最本質的……存在。
在這種奇異的“寂滅狀態”下,他對周遭的感知,反而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緩緩蘇醒。
不再是依靠能量波動,不再是依靠靈性共鳴。
而是一種……觸感。
一種對“沉寂”本身的感知。
他“聽”到了這片墨青色區域的“聲音”。那不是聲音,而是萬古死寂本身形成的“場”,是無數強大存在在此寂滅後,留下的不甘、憤怒、悲傷、或是解脫的意念,被時間磨去了所有棱角,最終沉澱下來的、永恒的低語。
他“觸摸”到了那塊殘破骨片中蘊含的、其主人生前的一絲破碎記憶片段——那是一場無法想象的大戰,對手是一隻遮蔽混沌的巨翼陰影,最終被撕裂,骨骼散落於此……
他“感受”到更遠處,那些懸浮的巨大陰影——斷裂的兵刃、破碎的甲胄、乃至某種龐大設施的殘骸……它們都曾光輝萬丈,蘊含無上偉力,如今卻隻是寂靜的墓碑,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最終的終結。
這裡,是鴻蒙的墳場。是強者寂滅之地。
死亡,並非絕對的終結,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存在”,是能量與信息回歸混沌前的漫長沉澱。
【噬道真解】的寂滅篇經文,在這無儘的“死”的映照下,開始自行補全、演化,雖然依舊殘缺,卻多了幾分真實不虛的意蘊,深深烙印入他空淨的意識核心。
不知又過去了多久。
那絲源自骨片的本源陰氣終於被汲取殆儘。灰芒晶核也沉寂下去。
道基漩渦的逆旋緩緩停止。
修複度沒有提升,依舊停留在4.1,但那些裂紋卻被一種墨玉般的色澤所填充、固化,雖然未能完全愈合,卻也不再惡化。整個漩渦的結構,似乎變得更加……堅韌了。一種曆經毀滅而不散的韌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漩渦核心那一點意識微光,經過此番寂滅淬煉,體積似乎縮小了些,卻變得更加凝練、純粹、晶瑩剔透。仿佛剔除了所有雜質的水晶,映照著周圍的死寂與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