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寂,再次成為主旋律。
但這一次的沉寂,與以往截然不同。顧星辰的意識不再是一片虛無的疲憊,而是如同經過驚濤駭浪洗禮後的礁石,沉靜、堅韌,內裡卻蘊藏著澎湃的力量與嶄新的認知。
道基漩渦穩定在10.8的修複度,雖比巔峰時略低,但結構經過與那核心牽引力的對抗及後續的極致模擬,反而被錘煉得更加凝實。墨玉底色愈發深邃,其上流轉的異色光華不再僅僅是點綴,而是隱隱構成了基於“熵寂回響”原理的初級能量循環網絡雛形。雖遠未達到自成體係的程度,卻已顯露出迥異於前的潛力。
那場與破碎核心的短暫“交鋒”,雖險象環生,卻無疑是一次寶貴的淬煉。讓他對“熵寂回響”的理解不再局限於理論,而是在生死壓力下真正融入了實戰與生存的本能。
他緩緩“睜開”意識之眼,最後一次“望”向墳場深處那片無儘的黑暗。那悲愴不甘的低語似乎仍隱約可聞,如同永恒的背景音,烙印在這片寂滅之地的法則之中。
敬畏,而非恐懼。
渴望,而非貪婪。
他知道,那裡埋藏著通往更高層次的鑰匙,但也伴隨著足以將他碾碎的巨大風險。現在的他,還沒有資格去觸碰。
“該離開了。”意誌微動,做出了決斷。
繼續留在此地,雖能緩慢吸收那些相對安全的遺骸精氣,但效率已大打折扣,且隨時可能再次引動深處核心的異常反應。更重要的是,他的道途,不應局限於這死亡的墳墓。鴻蒙青溟,無邊無際,唯有在動態的平衡中,在不斷遭遇、吸收、轉化新事物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成長。
目標,直指那些從信息洪流碎片中解析出的、可能存在大量微靈族群或相對安全區域的模糊坐標。
他小心翼翼地操控著道域,如同操控一艘剛剛經過大修、仍顯笨拙的潛航器,緩緩駛離這片埋葬了太多秘密與危險的墨青色區域。
穿過那層無形卻存在的“邊界膜”,外界熟悉的、相對“活躍”的混沌氣息再次撲麵而來。
儘管依舊混亂狂暴,但比起墳場內那萬古沉凝的死寂,竟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錯覺。幸存的微靈族群似乎也鬆了一口氣,靈光變得雀躍了幾分,更加賣力地梳理著周遭能量,輔助道基運轉。
顧星辰沒有立刻進行遠距離移動,而是懸浮在墳場邊緣,仔細感知著周圍的能量流動。
得益於對“熵寂回響”的初步領悟,他對能量流動的感知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僅僅是感知其強弱與屬性,更能隱約捕捉到其更深層次的“趨勢”與“脈絡”。
混沌並非完全無序,在那看似狂暴的亂流之下,存在著某種宏觀上的、周期性的潮汐規律。
有的區域能量正在緩慢“上漲”,變得更加富集活躍;有的區域則在“退潮”,變得相對稀薄平靜;更遠處,似乎存在著巨大的、穩定的能量“漩渦”或“洋流”,引導著更大範圍的混沌氣運動。
那些從信息碎片中獲得的坐標,並非靜止的點,而是隨著這些混沌潮汐不斷移動的“動態區域”!
若依仗之前的方式盲目尋找,無異於大海撈針。
但此刻,他有了新的引路明燈——混沌潮汐。
他選定一個感覺中能量正在“上漲”、且流向大致符合某一坐標方向的區域,開始嘗試著順應潮汐的力量前行。
道基漩渦調整著旋轉頻率,微微青光與墨玉色澤流轉,如同找到了水流的遊魚,不再是硬抗混沌亂流,而是借力打力,巧妙地利用潮汐的推力與方向。
速度陡然提升!而消耗的能量卻大幅減少!
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湧上心頭。這才是真正的鴻蒙巡弋!而非之前的苦苦掙紮!
微靈族群也興奮起來,它們靈動的本性得以釋放,如同最好的導航員與帆纜手,感知著前方細微的能量變化,及時反饋,幫助顧星辰微調方向,避開那些潛藏的、特彆狂暴的漩渦或暗流。
他甚至開始嘗試,將一絲“熵寂回響”的意蘊融入道基的遁行之中。並非用於攻擊或防禦,而是用於更高效地“潤滑”自身與混沌潮汐的接觸麵,減少摩擦與阻力,進一步提升效率。
效果顯著!他仿佛化作了潮汐的一部分,無聲無息地滑行在青溟之中,速度遠超之前亡命奔逃之時,卻顯得從容不迫。
修複度開始穩步回升:11.2...11.5...11.8...
就在他逐漸適應這種全新的巡弋方式,向著既定方向不斷深入時,感知邊緣,忽然捕捉到了一絲異常的能量擾動。
那並非混沌潮汐的自然波動,而是某種……有規律的、人為或類人)的能量散射?像是某種探測波動,範圍極廣,但強度很弱,若非他對能量變化極度敏感,幾乎無法察覺。
顧星辰心中一動,立刻收斂道基所有光華,再次進入極致的隱匿狀態,微靈族群也同步沉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如同幽靈般,向著波動傳來的方向悄然潛去。
越過一片濃鬱的能量霧霾,眼前的景象讓他微微一怔。
隻見前方一片相對穩定的混沌區域中,懸浮著三座以某種黑色金屬構築而成的、樣式古怪的平台。
平台不大,呈三角分布,彼此間有能量管道連接,表麵銘刻著複雜的符文,中心閃爍著幽光,正不斷向四周散射出那種微弱的探測波動。平台周圍,遊弋著十餘名身著製式灰白色甲胄、人形卻生有複眼與觸須的奇異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