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舟暫時沒那麼“雅”的愛好。
關鍵還在那個菜譜——隨園食單的醃黃瓜,很有必要擴充在自己的經營菜單上。
讓拍照就拍個照片,不讓拍,我就記下來。
陳舟尋著盤盤碗碗的地方走過去,剛一彎腰,就聽到了店老板的聲音:
“上個月剛收的清朝老物,六百塊錢一件。”
......那應該就在這堆東西裡了。
《隨園食單》是清朝袁枚的散文集,有部分內容流傳下來,但還有大量食譜在後來兵荒馬亂的年代中亡佚。
輕拿輕放翻找兩下,還真讓陳舟找到了那個盤子。
白底,青色花紋,黑色小字。
花紋樣式,他不太懂。
但隨園食單肯定沒錯——
“取嫩胡瓜洗淨陰乾,直剖去瓤,鹽揉透,瀝儘汁。入甕時鋪薑蒜椒粒,疊瓜間撒赤糖、澆香醋、點醇酒。注醬油沒瓜,浮麻油封麵。封口,石鎮陰處。次日可食,三日味醇。”
陳舟拿出手機剛要拍照記錄,又聽那老板說話了。
“拍吧,沒事兒。你拿的是青花纏枝蓮盤,品相差點,你要是想買,給二百塊錢得了。
隻當是交個朋友。”
情報推薦價兩千,確實有點貴,兩百的話......陳舟覺得,淘回去倒也真能當個擺設。
於是便拿起這個瓷盤走向櫃台,對老板說道:
“那就這個了,給我拿個袋子吧。”
“好嘞~”
瘦高個老板這時候動作挺麻利的,掏出個塑料袋隨便一裝,然後指了指付款碼。
等陳舟結完帳。
店裡又進來一位顧客,是個老爺子。
手上戴幾個玉扳指特彆引人矚目。聽說話的語氣,是翠竹軒的常客。
“小崔,你說你又淘回來一批清朝的物件?”
“是,專門為您老找的...”
“好,好。”
陳舟都要離開了,臨走,卻被那位老人叫住。
“小夥子,你手裡這個我能看看嗎?”
老大爺您也想醃黃瓜嗎?陳舟心裡想笑,但也不介意把這盤子遞給他瞧瞧。
這一看不要緊。
玉扳指老大爺兩眼冒光,顯然是看上了這東西。
“纏枝蓮,是清中後期流行的花紋,這盤子成色雖然不是官窯,但也是民窯的細路了。品相好點,能值個大幾百。但這字我挺欣賞...”
什麼手繪、胎質、釉水...玉扳指大爺,嘰裡咕嚕說了一大堆。
陳舟點頭:“對,我也欣賞這個字。”
這醃黃瓜指定好吃。
老大爺“哦?”了一聲,心道竟然遇上了知音了。還非要加個陳舟的好友。
總而言之,
收藏價值得在喜歡的人眼裡,才肯為其支付溢價。
對方願意出價兩千,從陳舟手裡買下這個瓷盤。
陳舟好成人之美。
老話講“人不得外財不富,馬不吃夜料不肥。”這對於陳舟真是意外之喜,隻能說情報確實沒差。
兩人愉快達成交易,甚至都沒離開翠竹軒。
而曆經停業整頓,還能在古文化街留下來做生意的商家,是很看重信譽和臉麵的。
崔老板見狀也沒氣惱。
大大方方跟陳舟說道:
“有眼光,朋友。好買賣兒碰著你了,這錢該著你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