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博主李老師,他在買過包子之後,正式與助手小隋進入拍攝狀態。
他先是念了今天的開場詞:
“一位老朋友推薦,說是這裡有家百年包子攤,讓我一定得過來嘗嘗,兩個人16塊錢。”
念完台詞,李老師便和攝像助理小哥吐槽起來:
“但我剛剛跟賣包子的老板聊了一下,人家竟然剛擺攤沒多久。”
“那說明情報有誤,”小隋笑著問道:“不是百年老攤嗎?”
李老師擺了擺手,
“也不差那幾年。但人家生意挺不錯啊,一晚上能賣出去幾百個包子,咱再晚來一會兒就趕不上了。”
“李老師在點我呢,”小隋開起玩笑,“今天我開的車。”
“那不能,我兄弟又開車,又剪輯視頻,還得負責拍攝,一個人乾這麼多活兒。”
兩人相視一笑,隨後坐到馬紮上。
小隋調整了一下機位,示意李老師開始品嘗。
但老李剛低下頭,便又把頭抬了起來,隨後還將包子懟到了鏡頭前:
“這外觀值得說道說道,倆字兒,標準。”
“真沒想到能在一個路邊攤看到這麼認真的包子。”李老師又拿起來一個對比了一下,道:
“大小也幾乎一致,這老板的手藝絕對是專業級彆的。”
助理小隋充當了一下提詞器,現場補充道:“包子褶均勻細密,二十四個,不多也不少。”
李老師咬下一口,仔細品味起來。
“包子皮兒,蓬鬆,宣軟。麵發得很好。”
“餡兒,豬肉大蔥的。調的味道很棒,鹹鮮適當。吃得出來豬肉本身的香味,不腥不膩,肉很新鮮。”
“調味和選材也都很好。”
拍了這麼多期視頻,助理小哥很少看到李老師流露出如此自然的狀態。就像什麼呢?一個專業廚子在家裡吃完飯,難免也要點評兩句的感覺。
小隋不禁問道:“今天這包子很特殊嗎,李老師?”
“多特彆,真談不上。”老李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但說吃起來的感覺啊,就像家裡麵自己做飯,就用普通的麵粉,新鮮的豬肉,包了一頓普通但是很好吃的包子。”
小隋附和道:“北方吃麵食多,吃到包子的時候,或多或少都能吃出來家的味道。”
李老師話鋒一轉:“但我可沒說這包子一般啊。”
小隋:“李老師吃出來了什麼?”
老李神秘一笑,“他這包子,還放了蒜。”
小隋聽後,不解的問道:“吃包子是應該就蒜吃,但肉餡裡麵還擱了蒜嗎?”
李老師解釋:“放的是大蒜水,這裡邊有點門道。”
助理小隋也有一定的烹飪經驗,但對李老師的說法,依舊沒搞懂。
“正常來說,調餡打水,不都是用的蔥薑水嗎?”
李老師舉了個例子,“你看,就這個豬肉大蔥餡的包子,包的時候,蔥一定是最後才和到餡裡的,這是為什麼?”
小隋想了想,回答道:“蔥放久了就臭了。”
李老師伸出手指,“一個道理。”
小隋不禁調侃道:
“您全給人秘方說出來了。”
李老師看向鏡頭,麵露微笑,“不擺攤不用學啊。”
隨後又囑咐小隋:
“回去給這段消個音,保護一下。”
李老師反正是完完整整的吃過一個鮮肉包了。
但助理小隋沒有。
他不得不適時提醒:“總結一下吧,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