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確真有過仙遇,發生過神異之事必有痕跡,順藤摸瓜罷了。”
李白歎息。
“我勸足下打消這個念頭吧。”
他實話實說:“實不相瞞,我在鹿門山已經住過一段時日,這山上早已走遍,一草一木悉在心中,孟兄更是本地人,在這住了許多年。除了景致頗佳,沒發現這山有什麼神異之處。”
江涉笑了笑,沒有說話。
李白道:“若是真想親證,今日正好有空,我對這山林也算熟悉,可為君引路。”
“隻是仙人之說……”
李白頓了頓,盯著他的眼睛,誠心勸誡,“恐怕要令你失望了。”
江涉沒有失望的意思,隻道謝:
“那便叨擾了。”
幾人用完飯後,又過了兩刻鐘,見到山廟外的雨小了,李白便給廟前插了三炷香火,感謝山神收留一程。
江涉道:“我也送上一炷香吧。”
他問僮仆借香,對著山廟裡殘缺開裂,已經長滿青苔的塑像,拱手行禮。
李白正準備問:“可需引火?”
就見到一根清香上,青煙嫋嫋,順著開裂的神像飄了上去。
“君帶火信了?”李白放下拾起的木柴,跟元丹丘和孟浩然道彆。他們原本未時要下山回祝壽,李白不耐煩這些,半路跑了。
“是。”
江涉同幾人道彆,拿起放在一旁的雨具。山廟外,隻剩下蒙蒙雨霧,雲開日出,鳥雀落在林間,抖著被淋濕的羽毛鳴叫。
他和李白一起踏上山路。
等兩人離開後,山廟內剩下的人這才談論起來。
元丹丘笑說。
“太白溜之乎也,他不喜盧家那老夫人。”
孟浩然也笑。
他望向兩人離開的崎嶇山道,已經瞧不到人影,“那江涉瞧著不似尋常人。太白同他去尋仙,也不知是去找什麼。”
元丹丘也思忖著。
“我也覺著如此,恐怕這位江郎君身上有些神異道法,不然為何雨不沾衣?想來可能是我道門高人。”
挑夫聽的心裡七上八下,也說出之前的怪事。
“咱剛遇見江郎君的時候,瞧著他未曾攜帶雨具,就叫他一起來山廟避雨。後麵他見咱背藥吃力,提出為咱遮雨,咱之前怎麼沒見到他帶傘了……”
“也怪,江郎君打傘之後,一絲雨都沒刮到咱身上,咱還當他那傘太大呢。”
元丹丘聽了,也覺得奇怪。
他惋惜道:“此乃奇士,許是山上隱居的煙霞客。若非要去盧家賀壽,恨不能一起上山啊。”
孟浩然也有些可惜,但正事要緊。
“等太白回來,我們好生問問情況。”
“是該多問問!”
雨已經徹底停了。
幾人因雨相聚,此時休整一番,大雨已歇,自該離開。
挑夫掀開背簍,預備打理一下裡頭的藥材,抖抖雨水,挑揀良品,下山去藥鋪賣藥。
卻見到裡頭乾爽非常,一絲雨水也無,藥材的根莖、每個葉片都像是剛采摘下來那樣新鮮,沒有半點壓痕折損,也沒有被雨水打濕的痕跡。
像是有隻手把所有雨水拂去,讓芽葉枯木逢春。
全然是上上等貨。
咚的一聲,背簍砸在地上。
挑夫愣住了。
另外兩人聞訊去瞧。
待問清情況。
山廟中,一道士,一文人,一挑夫。三人俱是瞠目結舌,對著個破舊背簍,麵麵相覷。
良久。
三人先後離開。
無人注意,山神廟中,祭台上的香炷,突然燃的飛快,青煙直上。
那山神塑像上的裂縫,逐漸生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