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效率更好的製度,才能讓這個國家蓬勃發展。
土豆紅薯玉米農作物的存在,糧食已經不是最大的問題。
三人都看過史書,知道,清朝時期,就是因為有紅薯的存在,從最初兩千萬,暴增到巔峰時期的四億人口。
尤其是紅薯,萬曆年間就有人費勁千辛萬苦的從呂宋帶回來,卻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清朝時期發現了紅薯的好處,大規模種植後,才讓清朝的人口暴增。
現在好了,借助諸天城,三個朝代都得到了這些農作物,不出半年,他們就不再為糧食的問題所擔心。
糧食的問題解決了,作為皇帝,就需要為接下來王朝人口暴增帶來的各種問題,提前做好準備。
更高效的製度是其中一點。
“現代的輪換製度可以參考一下,自古以來,邊疆,偏遠地區擁兵自重的事情比比皆是,在未來的輪換製度,成功解決了這樣的問題。”
“這……這倒也是一個辦法。”
朱元璋想說藩王,隻是,藩王最終是不可能出現的。
“輪換製度?”
“簡單的來說,不管是各地的官員,還是邊疆的將軍,定期就必須輪換,一般來說是五年的時間。”
“比如任命一個將軍,駐守北疆,五年後,把他調到南疆去,如此一來,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班底,就無法形成有效的影響力,並且,這種封疆大臣,最多隻能調任兩期,兩期之後,就必須調任回到中樞。”
“各地的官員也是如此,下到縣丞,上到知府,四年或者五年,就必須換一次,根據官員在任期間的功績,是調集到更好的地區,還是更偏遠的地區,這種調任,不是就近調任,而是天南地北的調任,調任之前,誰也不知道你會被調任到哪裡,說不定,今年你在嶺南,明年就被調任到了西域或者遼北。”
李世民解釋說道,現代世界的這種製度非常的好。
這樣可以有效的解決某些官員形成集體拉幫結派的情況。
新調集來的官員,可能是來自上千公裡外的地方,對當地沒有任何的根基。
當地的一些權貴富商,就算想要拉攏這個新的官員,也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關鍵是,每一次調任,會根據你的政績來確定。
如果你不想被調任到偏遠的地方,在任期間,不說做出什麼重大功績,至少也不能犯錯太大。
貪汙絕對是犯錯之一。
這也就可以避免,官員過度貪汙腐敗的辦法。
事實上,在現代,彆說是官員,連基層人員,都是被調任的。
捕快這樣的基層人員,也是從其他地方調任過來,甚至是從外省調任過來。
這樣可以避免這些基層人員是當地人,在辦事上,會偏向於當地人的情況。
這種製度也不是讓你一輩子都在調任,一本來說,你剛上崗,大概1015年之間你處於調任期間,三五年就會被調任到另一個地方。
兩三次後,通過了某些考核後,你就可以申請回到自己的歸屬地工作。
然後一直工作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