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戰列艦無法被取代。
無論是正常發展的世界,還是被乾預的世界,戰列艦都是必然存在的戰艦。
其實,在二十一世紀,幾個大國已經有重啟建造戰列艦的想法。
正所謂,炮彈一響,黃金萬兩。
如果你注意的話?就會發現,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的武裝衝突,有了很大的改變。
就拿紅海來說,拖鞋軍的超高音速導彈,打得鷹醬是一點脾氣也沒有,以前,鷹醬的航母艦隊群到哪裡去都是橫著走,哪怕是大毛,兔子的海域也是一樣。
麵對拖鞋軍,隻是超高音速導彈,卻拿對方一點辦法都沒有,甚至傳聞航母都把打穿了一個大坑。
隻要彼此的導彈技術相差無幾,基本屬於,你打不到我,我大不了你。
除非導彈技術碾壓對方。
不然,導彈直接成了廢物。
所以一些海軍高層就打算,重啟戰列艦,以現代技術,重建的戰列艦,主炮說不定能打到兩三百公裡的射程,絲毫不比大部分的對地導彈差。
而且,炮彈可是很難攔截的。
命中炮彈也沒用,龐大的炮彈,攔截彈根本引爆不了。
上世紀,為了收服夷州,兔子就研發了一門203毫米的自行榴彈炮。
發射尾翼穩定脫殼彈,最大射程可達200~250公裡。
足以跨越夷州海峽。
如果重建戰列艦,主炮口徑達到500毫米以上,讓炮彈打到三百公裡,其實是沒有任何的問題的。
這還是正常的範圍,未來的技術是電磁炮的未來。
而電磁炮本質就是電磁圈不斷的加速,將實體炮彈發射出去,隻要電磁圈產生的速度足夠的快,一顆炮彈,甚至能打出洲際導彈的射程。
正因為電磁炮的存在,戰列艦也被各國重新看在了眼裡,如果主炮更換為電磁炮,核動力提供電力,電磁圈加速下,炮彈能攻擊到上千公裡的目標,甚至數千公裡,這個攻擊,你根本找不到攻擊者在哪裡?
這不比導彈厲害?而且,成本更低,電磁炮發射的是彈丸,是依靠高速帶來了動能,產生傷害。
從八九十年代開始,其實不少國家為了簡約成本,將一些航彈,更換為水泥航彈。
什麼是水泥航彈?
就是航空炸彈裡麵,不填裝炸藥和引爆裝置等等,而是灌入水泥,等水泥冷卻後,就會形成一顆實心的航彈。
飛機把這枚航彈,從萬米高空砸下去,產生的動能,足以砸出很大的一個坑。
一顆航彈怎麼也要幾萬刀樂,而一枚航彈殼,灌滿水泥,成本估計就一千刀樂的樣子,甚至隻需要幾百。
若是給兔子承包的話?估計連一百刀樂都不用。
說白了,就是一個鐵皮殼,灌滿了水泥,能要多少成本。
一枚正常的航彈價格,能替換成數百枚這樣的水泥航彈。
戰場上,一次轟炸少則幾百,多則幾萬甚至幾十萬枚航彈投下去。
最關鍵的是,因為是實心航彈,你不用擔心出現航彈無法引爆,成了一枚不知道什麼時候爆炸的定時炸彈,這對戰後清理起來,非常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