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先喝點參湯。”
寢宮內,周皇後把一碗參湯從侍女手中接過來,放在朱由檢麵前。
“烺兒跟我說了,想要去南方。”
“嗯,我同意了,烺兒也不小了,是時候接觸民生,太祖那邊製定了新的國策,無論地位如何,所有的皇子公主,都需要下到基層去。”
周皇後當然是知道諸天城的,也沒少去諸天城,馬皇後對周皇後還是很好的。
大明多個朝代的皇後,都彙聚在諸天城。
單單洪武朝,明初三大賢後都是存在的。
馬皇後,徐皇後,張皇後。
朱元璋的正妃是馬皇後。
朱棣的正妃是徐皇後。
朱高枳的正妃則是張皇後,張皇後也是大明王朝甚至是曆史上,為數不多的一位太皇太後,曆經六朝。
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
“之前我聽彆人說,太祖把祖訓都修改了。”
“嗯。”朱由檢點頭。
祖訓的修改,朱由檢也有參與其中。
作為大明的末代皇帝。
朱由檢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祖訓的弊端。
修改後的祖訓,其中有一條就是關於皇子皇孫朱家子弟的。
洪武,永樂,崇禎。
三個大明世界。
不,大唐,大秦,大漢,大宋等等,都會推行類似的祖訓。
這條祖訓,其實並不算什麼罕見的,一些傳承悠久的家族,都會有類似的祖訓。
很多人都認為,曆經類似黃巢等情況,傳承悠久的家族早已經不複存在。
這是錯誤的,哪怕到了現代,依舊還是存在一些傳承千年以上的家族。
一個家族能否悠久傳承,重點的是,從來都是有德者居上的原則。
並不會說,你是族長的長子,你便是未來的族長。
但凡有遠見的家族,從來都不會去遵從長子繼承的原則。
放眼曆史,你會發現,太子是最危險的職業,曆史諸多王朝裡,但凡能力強悍的帝王,你會發現,他們之中,十個裡,能有一個是太子順位繼承的就已經是萬幸了。
大多數,都不是太子,而是皇子。
尤其是幾個千古一帝,那一個是順位繼承的?
很多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從來不會在曆史之中學到教訓。
真正有遠見的家族,就明白傳承的最大弊端長子繼承製度。
所謂的長子繼承,這根本就是儒家的手筆。
如果你仔細去閱讀曆史,你會發現,但凡遵從這個製度的,無論你是皇帝還是普通家庭,都必然過不了三代。
清朝就學習了曆史的部分教訓,采用了暗位繼承。
每一任皇帝會將傳位詔書放在太和殿大殿內牌匾後麵。
一旦皇帝駕崩,至少三位元老和宗老從中拿出來,宣讀傳位給誰?
這種製度,就讓清朝的皇帝,基本都不會順位繼承,而是挑選出最有能力的皇子。
九龍奪嫡是曆史中最慘烈的,但,也表現了參與的皇子,每一個都是老謀深算。
無論那一個皇子上位,都不可能是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