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決者教派:聖光之下的裂痕與矛盾
裁決者教派作為暗影疆域中最強大的光明勢力,其表麵的“聖光統一”之下,隱藏著持續百年的內部撕裂。這種撕裂不僅體現在教義闡釋的分歧,更延伸至權力分配、資源控製與戰術路線的全方位對抗。2025年最新的教派內部檔案顯示,其核心矛盾已從“如何對抗暗影”演變為“如何定義聖光”,而這種分歧正逐步瓦解著教派的聯合防禦體係。
一、派係林立:從教義到權力的全麵分裂
裁決者教派的內部矛盾根源,可追溯至1092年“聖光本源論”的分裂。當時的教皇“光焰”去世後,教會圍繞“聖光是否具有包容性”分裂為三大派係,至今未能彌合。
1.聖光淨化派激進派):“暗影必須湮滅”
核心教義:主張聖光與暗影是絕對對立的存在,任何與暗影的接觸都是“聖光汙染”,必須通過徹底消滅暗影生物來“淨化疆域”。該派係認為,即使是中立的暗影生物如霧行蟲、腐心樹),也可能成為暗影擴散的載體,應一並清除。
權力基礎:掌控教派70的軍事力量,包括200名聖騎士、150名光明法師,以及30座聖光武器工坊。其核心據點位於“光隕高地”,控製著3處大型光明水晶礦脈單礦日產能量晶體120單位),是教派的“能源心臟”。
代表人物:軍事總長“熾羽”v6)——曾在1124年暗影議會峰會期間,擅自下令突襲蛛王的結晶礦脈,導致教派與蛛王家族的“臨時停火協議”破裂,引發3個月的礦脈拉鋸戰,造成教派損失120名聖騎士。
2.聖光調和派保守派):“克製即力量”
核心教義:認為聖光的本質是“秩序”而非“毀滅”,主張僅針對主動擴張的暗影勢力如塵墟縛、深淵吞噬者)進行打擊,對中立暗影生物應保持“觀察而非消滅”。該派係提出“聖光屏障計劃”,主張通過建立光明能量結界隔離暗影,而非主動進攻。
權力基礎:掌控教派的行政與外交體係,包括“聖光議會”的5個常任席位共12席)、4處與中立勢力的貿易口岸,以及教會的曆史文獻庫存儲著80的古代聖光技術資料)。其核心據點是“聖輝堡”,擁有教派最古老的“光翼獅鷲培育基地”現存30隻成年獅鷲,每隻可搭載2名聖騎士進行高空偵察)。
代表人物:議長“光語”v5)——在2025年7月的教派會議上,公開反對激進派“突襲歸墟痕核心區”的計劃,認為“過度消耗光明水晶將導致結界防禦力下降30”,並以“暫停向軍事部門供應聖光步槍彈藥”相威脅,迫使激進派推遲行動。
3.聖光重構派革新派):“聖光需進化”
核心教義:主張聖光並非“固定不變的本源”,而是可以通過吸收暗影能量“進化為更強的力量”。該派係秘密進行“光暗融合實驗”,試圖將暗影粒子注入聖光武器,以提升其對暗影生物的殺傷力。這種實驗被保守派稱為“聖光褻瀆”,卻在年輕教徒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
權力基礎:規模最小但最具破壞性的派係,掌控教派3處秘密實驗室位於腐心林地邊緣的廢棄礦洞),擁有20名高階法師其中12人曾是保守派成員,因認同“進化論”叛逃)。其資金來源不明,但據塵墟縛的情報網推測,可能與深淵飛地存在秘密交易用光明水晶換取深淵輻射樣本)。
代表人物:首席研究員“光蝕”v4)——2025年6月,其主導的“光暗步槍”實驗發生爆炸,導致實驗室所在的廢棄礦洞坍塌,泄露的混合能量汙染了周邊3平方公裡的林地,造成10隻中立的腐牙幼生體變異。此事被保守派抓住把柄,要求解散重構派,引發教派內部的“審判危機”。
二、矛盾激化:從口角到流血的現實對抗
派係分歧並非停留在教義辯論層麵,而是已轉化為資源爭奪、戰術衝突甚至武裝對峙。2025年的教派內部衝突記錄顯示,僅上半年就發生17起派係摩擦,其中3起演變為武裝衝突,直接導致23名聖騎士死亡。
1.資源控製權的拉鋸:光明水晶礦脈的分配戰
光明水晶是裁決者教派的核心資源——既是聖光武器的能量來源,也是維持光明結界的基礎。教派現有8處大型礦脈,其中5處被淨化派控製,2處歸調和派,1處由重構派秘密開采位於“遺忘廢墟”邊緣,未被教會公開承認)。
2025年3月,淨化派以“調和派防禦結界能量輸出不足”為由,要求接管調和派控製的“光溪礦脈”日產水晶80單位)。調和派以“礦脈需優先供應聖光議會的外交使團”拒絕,雙方在礦脈入口發生對峙:淨化派部署了10輛聖光戰車配備20聖光機炮),調和派則調動了50名聖殿守衛裝備聖光護盾),最終教皇“光啟”v7)緊急介入,才避免衝突升級。但此次事件導致礦脈產量下降30,直接影響了6月對腐心林地的突襲行動——因能量不足,原定100人的突擊隊被迫縮減至60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戰術路線的對立:“主動進攻”與“被動防禦”的生死博弈
淨化派與調和派的戰術分歧,在2025年7月“迷霧裂隙防禦戰”中達到頂峰。當時塵墟縛發動突襲,突破了教派在裂隙外圍的3座哨塔,淨化派主張“全軍反擊,直搗歸墟痕核心”,調和派則堅持“收縮防線,加固光明結界”。
淨化派擅自行動:軍事總長“熾羽”繞過教皇,調動50名聖騎士攜帶新型聖光步槍射程500米)深入裂隙,試圖摧毀塵墟縛的能量節點。但因對裂隙內的“蝕骨霧牆”含氟化物的腐蝕霧)預估不足,30名聖騎士的盔甲被腐蝕,其中12人因“聖光能量泄露”死亡。
調和派的被動防禦:議長“光語”趁機調動20名光明法師,將原計劃用於進攻的1000單位光明能量注入結界,使結界防禦力提升40,成功阻擋了塵墟縛的後續進攻。但此舉被淨化派指責為“縱容暗影擴張”,兩派在戰後會議上爆發激烈爭吵,淨化派甚至威脅要“解除對調和派據點的防禦支援”。
3.重構派的“禁忌實驗”:光暗融合引發的信任危機
重構派的“光暗融合實驗”是教派內部最敏感的矛盾點。該派係認為,純粹的聖光對高階暗影生物如v5以上的塵墟縛領主)殺傷力有限,需通過吸收暗影粒子“進化聖光”。其2024年的實驗報告顯示,注入10暗影粒子的聖光箭,對墟塵裝甲的穿透力提升至400原穿透力300),但副作用是“箭體可能產生不可控的暗影輻射”。
2025年5月,重構派的“光暗步槍”在測試中發生爆炸,泄露的混合能量汙染了周邊2平方公裡的土地——原本的青草變為紫黑色,土壤ph值從6.5降至3.2,甚至導致3名參與測試的聖騎士出現“暗影侵蝕”症狀皮膚出現黑斑,聖光能量輸出下降50)。調和派借此向議會提案“全麵禁止光暗實驗”,淨化派則主張“處決所有參與實驗的研究員”,最終教皇以“實驗需在監管下繼續”暫時妥協,但重構派的實驗室已被加裝3層聖光鎖需教皇與兩派領袖共同解鎖)。
三、敵友勢力圖譜:裁決者的地緣棋局
裁決者教派的外部關係,遠比其內部矛盾更複雜。在暗影疆域的地緣格局中,既有不死不休的死敵,也有短暫合作的“灰色盟友”,甚至存在“敵友難辨”的中立勢力——這些關係隨時可能因教派內部矛盾而反轉,2025年的數次衝突已證明:派係鬥爭正讓裁決者的“敵友線”變得模糊。
一、死敵:必須消滅的“暗影核心”
這些勢力與裁決者教派存在不可調和的衝突,無論是教義還是資源需求,都處於絕對對立的狀態。淨化派將其列為“優先消滅目標”,調和派也承認“共存不可能”。
1.塵墟縛:暗影疆域的“鋼鐵洪流”
核心衝突點:能量資源爭奪與生存空間擠壓。塵墟縛依賴暗影粒子生存,而裁決者的光明結界會持續“淨化”暗影粒子,導致塵墟縛的棲息地不斷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