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歸墟河底的“液態秘境”——鬼津水域環境基底
要理解渡靈族,必先穿透歸墟痕中遊那片“青黑交織”的河水——鬼津渡口所在的水域,是歸墟痕最特殊的“三維生態帶”,從水麵到河床80米深處,每10米便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而渡靈族的生存智慧,正是鑲嵌在這層層疊疊的水紋與黑暗中。
1.水域分層:從“霧影浮動”到“永恒幽藍”
表層水域010米):霧與水的混沌交界
這裡是歸墟河與空氣的緩衝帶,常年漂浮著幽霧沼澤擴散來的“霧絮”——一種半透明的絮狀黑霧,遇水流會凝結成直徑13厘米的“霧珠”,墜向水底時會發出微弱的“滋滋”聲霧珠與河水接觸時的能量消散聲)。水流速度約0.5米秒,因受赤岩叢林季風影響,每日辰時、申時會出現兩次“逆流漩渦”,漩渦中心會卷起河床的泥沙,使河水呈淺灰色,能見度僅12米。
水麵下5米處,是鬼津渡口遺址的“上層遺跡帶”:散落著腐朽的楓木船板船板表麵仍殘留著當年的“渡魂符”印記,符紋因常年浸泡呈青黑色,用指甲刮擦會脫落帶腥味的木屑)、斷裂的竹編貨筐筐內還殘留著黑曜礦粉的顆粒,遇水會發出極淡的金屬光澤),以及半埋在泥沙中的陶製酒壇壇口密封著豬膀胱,打開後能聞到陳年靈葉草酒的酸腐味,酒液已渾濁如泥漿)。
這一層的生物多為“半水棲型”:比如體長20厘米的“霧紋蝦”蝦殼上有與霧絮相似的紋路,以霧珠為食,肉質發酸,渡靈族孩童常捕捉來當玩具)、翼展30厘米的“水棲夜鷺”翅膀有防水油脂,能潛水10秒捕捉魚蝦,巢穴築在水麵漂浮的枯木上,渡靈族從不打擾——傳說這種鳥是當年渡口守衛的靈魂化身)。
中層水域1030米):光與影的過渡帶
水流速度減緩至0.2米秒,河水顏色從淺灰轉為青藍色——這是因為河床開始出現“星砂沉積層”星砂是歸墟河特有的礦物顆粒,源自上遊的星鬥門遺址,呈細小米粒狀,反射著微弱的星光,即使在水底也能持續發光)。能見度提升至35米,陽光能穿透至25米深處,形成“光柱帶”,光柱中漂浮著無數星砂顆粒,像流動的星河。
20米深處是“樁基遺跡帶”:當年鬼津渡口的木質樁基直徑約80厘米的楓木柱)仍有12根直立在河床中,樁體下半部分被星砂覆蓋,上半部分布滿了“水蝕孔”孔內生活著“棲柱螺”,螺殼呈錐形,顏色與木樁一致,螺肉能分泌粘性極強的粘液,渡靈族符匠組常采集這種粘液來粘合聲符石)。樁基之間纏繞著“水藤”一種藤蔓狀植物,莖稈呈青綠色,有中空的氣根,氣根會吸附在樁基上,葉片呈心形,能吸收星砂的能量,葉片背麵有發光的絨毛,夜間會發出淡綠色的光),水藤之間的縫隙,是渡靈族潮獵隊往返幽津穴的“秘密通道”——他們會用爪子在水藤上刻下“安全標記”三道平行的爪痕,代表此路無魔物)。
生物群落以“發光型”為主:比如體長15厘米的“星砂魚”魚鱗嵌有星砂顆粒,遊動時會留下淡藍色的軌跡,肉質細嫩,是渡靈族的主要食物之一,捕捉時需用特製的骨網——網眼呈六角形,能過濾星砂,避免劃傷魚鱗)、直徑5厘米的“浮光水母”傘蓋透明,傘緣有8條發光觸須,觸須有毒,被刺中會出現麻痹感,但渡靈族的皮膚黏膜能抵禦這種毒素,孩童常追逐水母玩鬨)。
深層水域3080米):黑暗與壓力的統治區
水流幾乎停滯速度僅0.05米秒),河水呈深青黑色,陽光完全無法穿透,僅靠星砂和歸墟珍珠的微光照明,能見度不足1米。水壓達到標準大氣壓的8倍,普通人在此會瞬間骨骼碎裂,但渡靈族因常年適應,體內臟器已進化出“壓力緩衝腔”位於胸腔兩側,類似魚鰾的結構,能通過收縮調節體內壓力)。
40米深處開始出現“溶洞入口帶”:河床表麵布滿了不規則的溶洞,洞口大小不一小的僅能容一人側身通過,大的直徑達10米),洞口邊緣覆蓋著“鈣化層”由河水礦物質與生物分泌物共同形成,呈乳白色,觸感光滑,用黑曜刃刮擦會發出“當當”的清脆聲)。其中最大的溶洞便是渡靈族的居所“幽津穴”,洞口上方懸掛著一串“珍珠燈”由12顆歸墟珍珠串聯而成,每顆直徑約10厘米,發出的藍光能照亮洞口5米範圍,珍珠之間用幽影鱷的肌腱連接,可承受50公斤的拉力)。
50米以下的河床,是“黑曜礦脈帶”:裸露的黑曜礦石呈墨黑色,表麵有藍色的結晶紋路,用骨錘敲擊會發出金屬般的回響,礦石縫隙中生活著“盲眼鰍”渡靈族的主食)和“蝕骨蠕蟲”主要天敵)。80米深處是“深淵邊界”——河水溫度驟降至4c,水流方向突然反轉向上流動),據渡靈族傳說,這裡連接著“歸墟海”,是古鱷王的巢穴所在地,潮獵隊從未涉足過60米以下的區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特殊地理景觀:沉沒渡口的“時光碎片”
鬼津主碼頭遺址表層水域10米處)
這是當年渡口的核心區域,殘存著一塊麵積約200平方米的木質平台平台由3層楓木板疊加而成,木板之間用青銅鉚釘固定,鉚釘已鏽蝕成綠色,部分鉚釘上還掛著斷裂的鐵鏈)。平台中央有一個直徑3米的“導航柱基座”基座為青石材質,表麵刻有“霧散開渡”的篆字,篆字凹槽中填充著星砂,夜間會發光),基座旁散落著數十片“渡魂符殘片”符片為幽影鱷皮製成,雖已腐朽,但符紋仍清晰可見——用黑曜礦粉繪製的波浪紋,代表歸墟河的水流)。
平台邊緣的泥沙中,埋著一艘半沉的“漕運船”船長約15米,船身已斷裂成兩截,船艙內殘留著當年的貨物:數十塊黑曜礦石、裝有靈葉草種子的陶罐、以及一把青銅匕首——匕首柄上刻著“山岩”二字,證明這是山岩派商人的船隻)。船底吸附著大量“藤壺”一種甲殼生物,外殼呈灰白色,能分泌酸性物質,渡靈族會采集這種物質來軟化黑曜礦石)。
幽津穴內部結構深層水域4060米)
幽津穴是一個呈“y”字形的溶洞群,總長度約500米,分為“前穴”“中穴”“後穴”三部分:
前穴4045米):“公共活動區”,地麵鋪著曬乾的水藤葉片葉片經過特殊處理,能防潮防腐),左側有5個“采集架”用黑曜礦條搭建,上麵擺放著剛采集的水棲靈草、盲眼鰍,以及清洗後的黑曜礦石),右側是“聲符工坊”符匠組的工作區,石台上擺放著珍珠打磨工具——骨製銼刀、黑曜砧台、靈葉草汁液容器,牆上掛著未完成的珍珠聲符石)。
中穴4550米):“居住區”,洞壁上開鑿出30個“穴室”每個穴室高約1.8米,寬1.5米,內部鋪著幽影鱷皮床墊,床墊上疊著用河底植物纖維編織的毯子,穴室門口掛著用珍珠串成的門簾,門簾上刻有每個家庭的圖騰——比如潮獵隊隊長“墨鰭”的家庭圖騰是“骨鉤矛+盲眼鰍”)。中穴中央有一個“火塘”其實是“能量灶”——用三塊黑曜礦石圍成三角形,中間放置“聲符能量晶”,激活後能發出熱量,用於加熱食物和烘乾衣物,火塘旁擺放著陶製的鍋碗瓢盆,碗底刻著簡單的爪痕圖案)。
後穴5060米):“禁地與長老居所”,入口處有一道“蝕骨藤屏障”藤條編織成網狀,僅渡靈族長老青鱗能用指尖的分泌物解鎖——藤條遇到分泌物會自動分開)。屏障後是青鱗的居所麵積約20平方米,石台上擺放著“渡魂槳”——用古鱷王尾骨製成,長約2米,表麵刻滿珍珠聲符,槳柄處纏著銀狐族的毛發,據說是當年渡口商人贈送的禮物),居所內側是“傳承洞”洞壁上刻滿了渡靈族的曆史——從渡口沉沒到族群建立的關鍵事件,用爪痕和符號記錄,隻有通過“渡魂試煉”的族人才能進入)。
珍珠生長區深層水域55米處)
這是渡靈族的“戰略資源地”,位於幽津穴右側的一個支洞,洞壁上布滿了“珍珠蚌”一種巨型蚌類,直徑約50厘米,外殼呈青黑色,表麵有星砂顆粒鑲嵌)。蚌殼打開時,能看到內部的歸墟珍珠——剛形成的珍珠呈白色,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吸收星砂的能量,轉為淡藍色,最終變成深藍色完全成熟的珍珠)。
生長區的入口處有一塊“警示石”黑曜礦石製成,上麵刻著“采大留小”的符號),石旁擺放著“采集工具”:骨製的蚌刀刀刃呈弧形,能輕輕撬開蚌殼而不傷害蚌體)、編織的采集籃籃底有小孔,能過濾河水,避免珍珠被泥沙汙染)。渡靈族每月隻采集一次珍珠,每次僅采集成熟的深藍色珍珠,且每個蚌最多采集2顆——據青鱗長老說,這是“與河神的約定”,若過度采集,珍珠蚌會集體遷徙,再也不回到這裡。
一、遺民起源:從“槳聲渡客”到“水下遺民”的三百年沉淪史
渡靈族的血脈裡,藏著歸墟痕中遊最悲壯的貿易記憶——鬼津渡口不是一夜沉沒的,而是在“黑霧回流”與“古鱷王異動”的雙重打擊下,用三天時間緩緩沉入河底的。那些幸存的商人、工匠、守衛,不是被動接受命運,而是用雙手在黑暗的河底,硬生生鑿出了一條生存之路。
1.渡口盛景:600年前的“跨域貿易心臟”
約600年前,鬼津渡口由“河川派商人聯盟”建立,因地處幽霧沼澤、赤岩叢林、死水灘的交彙處,成為三大派係“灰色貿易”的樞紐——山岩派的黑曜礦石、河川派的靈葉草、灘塗派的深海漁獲,都要通過這裡中轉,甚至霧族的“霧核粉末”一種能增強符文效力的禁忌物資),也能在此秘密交易。
當時的渡口,是歸墟痕中遊最熱鬨的地方:每天辰時,霧一散,渡口的“鳴槳人”就會吹響用牛角製成的“渡魂號”號聲低沉,能穿透濃霧,傳至5公裡外),召喚商船靠岸。碼頭上鋪著青石板石板上刻著防滑的紋路),兩側搭建著20間“貨棧”用楓木建造,屋頂覆蓋著茅草,貨棧門口掛著不同派係的圖騰——山岩派的“黑曜狼頭”、河川派的“靈草河浪”、灘塗派的“銀狐魚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商人要進入渡口,必須先在“驗符台”出示“渡魂符”——這種符由渡口的“符師”製作,用幽影鱷皮為載體,以黑曜礦粉混合靈葉草汁液繪製,符紋分為“三階”:一階符白色)可在渡口停留1天,二階符藍色)可停留3天,三階符黑色)可長期駐留。製作渡魂符的原料,來自各派係的“貢品”——山岩派提供黑曜礦粉,河川派提供靈葉草,灘塗派提供歸墟珍珠粉末,甚至霧族也會送來“霧核粉末”,以換取通行權。
渡口的“交易規則”由“三派議事會”製定:每天午時在“議事堂”渡口中央的木質建築,屋頂有一個銅製的“霧鐘”,霧濃時會自動敲響)召開會議,決定各類物資的交換比例——比如1塊黑曜礦石換3株靈葉草,1顆歸墟珍珠換10枚晶核,1克霧核粉末換50株三階靈葉草。議事堂的牆上掛著“貿易賬簿”用獸皮製成,記錄著每天的交易情況,賬簿上的字是用炭筆寫的,旁邊還畫著簡單的圖案——比如用狼頭代表山岩派,用魚代表灘塗派)。
當時的渡口居民,約有300人,分為“商隊”“工匠”“守衛”三類:
商隊:由各派係的商人組成,比如山岩派的“黑石商隊”主要販賣黑曜礦石)、河川派的“白須商隊”販賣靈葉草)、灘塗派的“銀狐商隊”販賣漁獲),他們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山岩派穿黑色,河川派穿綠色,灘塗派穿白色,便於識彆;
工匠:包括符師製作渡魂符)、鐵匠打造船隻配件)、木匠維修碼頭和貨棧),其中符師的地位最高,住在渡口東側的“符師院”用青石建造,門口有兩個石獅子,獅子嘴裡含著歸墟珍珠,夜間會發光);
守衛:由“河川派鐵爪衛”擔任,共50人,穿著青銅鎧甲,手持“矛戈”矛尖為黑曜礦石製成,戈刃為青銅材質),負責維持渡口秩序,防止派係衝突——他們的鎧甲上刻著“渡魂符”,能抵禦霧族的黑霧侵蝕。
2.沉沒之災:三天三夜的“末日倒計時”
災難發生在300年前的“霧月”渡靈族曆法中的月份,對應外界的農曆九月),當時渡口正處於“貿易旺季”——山岩派的黑曜礦石、河川派的靈葉草都已運到,等待灘塗派的漁獲到來。災難的第一個信號,是“霧絮異常”——往常辰時就會消散的霧絮,那天直到午時仍彌漫在水麵,而且霧絮的顏色從白色變成了黑色,接觸到皮膚會有刺痛感。
第一天:黑霧倒灌,航標失靈
辰時,鳴槳人吹響渡魂號,但霧沒有散,反而越來越濃,能見度不足10米。渡口的“霧觀測者”負責監測霧情的工匠)發現,幽霧沼澤方向的黑霧正“倒灌”進河麵,形成一道“黑霧牆”高約10米,寬約50米,移動速度約1米秒)。觀測者立刻敲響了議事堂的霧鐘,但各派係商人仍在爭論——山岩派商人認為是“霧族的惡作劇”,河川派商人則主張“撤離渡口”,雙方僵持不下。
午時,黑霧牆抵達渡口,瞬間吞噬了碼頭上的貨棧,茅草屋頂被黑霧點燃,冒出黑色的濃煙濃煙中夾雜著燒焦的靈葉草味道)。守衛隊長“石牙”河川派鐵爪衛)當機立斷,命令守衛用矛戈砍斷係船的繩索,讓商船順流而下撤離,但大部分商人舍不得貨物,堅持要先搬運黑曜礦石和靈葉草——等到他們開始搬運時,黑霧已經封鎖了河麵,商船的“導航燈”用歸墟珍珠製成)完全失效,船隻在黑霧中亂撞,最終沉沒了12艘。
傍晚,黑霧稍微減弱,石牙清點人數,發現已有50人失蹤多為商人和工匠),貨棧燒毀了15間,剩下的5間也搖搖欲墜。他決定讓幸存者躲進符師院——那裡是渡口最堅固的建築,而且符師院的地下室儲存著大量渡魂符和靈葉草,能暫時維持生存。
第二天:古鱷王異動,樁基鬆動
第二天淩晨,渡口突然發生“震動”——不是地震,而是河底傳來的“低頻轟鳴”後來渡靈族才知道,這是古鱷王蘇醒後的咆哮)。石牙帶著幾名守衛潛入水中,發現渡口的木質樁基正在“晃動”,樁體下半部分被某種生物啃咬出了大洞後來證實是古鱷王的幼鱷所為)。
上午,水麵開始出現“鱷群蹤跡”——數十隻幽影鱷體長約5米)在渡口周圍遊動,它們的眼睛泛著紅光,顯然是被古鱷王召喚來的。鱷群開始衝擊碼頭的樁基,每衝擊一次,碼頭就晃動一下,青石板路麵出現了裂縫,貨棧的橫梁發出“吱呀”的斷裂聲。
符師“青玄”當時的渡口符師首領,渡靈族長老青鱗的先祖)意識到,樁基支撐不了多久,必須找到新的避難所。他回憶起年輕時曾聽老符師說過,渡口下遊的河底有一個“溶洞群”即後來的幽津穴),是當年符師們儲存禁忌物資的地方,隻有通過“水下密道”才能進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午,青玄帶著石牙和10名幸存者,潛入水中尋找密道——密道入口在碼頭東側的一個石縫裡,被一塊巨大的黑曜礦石堵住。他們用矛戈鑿了兩個小時,才把礦石推開,露出一個僅能容一人通過的洞口。青玄讓石牙先進入探查,石牙潛入後發現,洞口連接著一條狹窄的水道,水道儘頭是一個寬敞的溶洞即幽津穴的前穴),裡麵沒有魔物,而且有充足的空氣溶洞頂部有微小的縫隙,能與外界交換空氣)。
第三天:渡口沉沒,族群誕生
第三天清晨,樁基徹底斷裂,碼頭開始“傾斜”——西側的碼頭先沉入水中,青石板路麵、貨棧、議事堂都隨之墜入河底,激起巨大的水花,水花中夾雜著斷裂的木樁、貨物、以及來不及撤離的商人的慘叫。
青玄和石牙組織幸存者分批進入密道:首先是老人和孩子,然後是工匠和商人,最後是守衛。當最後一名守衛進入密道時,整個渡口已經完全沉入水中,水麵上隻剩下漂浮的船板和霧絮。
進入溶洞後,幸存者清點人數,發現隻有87人其中老人12人,孩子23人,工匠20人,商人18人,守衛14人)。青玄看著疲憊不堪的族人,舉起手中的渡魂符,對大家說:“渡口沉了,但我們還活著——從今天起,我們就是‘渡靈族’,以河為家,以渡魂為業,守住這份血脈,等待重見天日的那天。”
最初的日子裡,幸存者麵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沒有食物,隻能靠捕捉溶洞中的盲眼鰍為生;沒有淡水,隻能喝過濾後的河水用靈葉草的葉片過濾,去除泥沙和毒素);沒有住所,隻能在溶洞地麵鋪著乾草睡覺。石牙帶領守衛搭建了簡單的防禦工事用黑曜礦石堵住溶洞的其他入口,防止魔物進入),青玄則開始教大家製作渡魂符和簡單的水下工具比如骨鉤、骨網)。
三個月後,石牙在一次捕獵幽影鱷時不幸遇難被鱷群圍攻,屍體被拖入深水區),青玄成為渡靈族的第一任長老。他製定了“族規”:禁止族人離開溶洞,禁止對外透露溶洞位置,禁止過度采集河底資源——這些族規,一直延續到今天。
二、外貌與生存特征:被河水“重塑”的生命形態
渡靈族不是“天生的水下居民”,而是在三百年的河底生活中,通過“自然選擇+主動適應”,逐漸演化出與其他族群截然不同的外貌和生存方式。他們的每一個身體特征,每一個生活習慣,都是為了在黑暗、高壓、充滿危險的河底活下去。
1.適應性體征:三百年演化的“水下密碼”
皮膚:半透明的“防禦屏障”
渡靈族的皮膚呈半透明的青灰色,這是因為皮膚表層覆蓋著一層“粘液膜”——由皮脂腺分泌的特殊物質,成分包括蛋白質、多糖和星砂顆粒,厚度約0.1毫米,觸感滑膩,像幽影鱷的皮膚。這種粘液膜有三個作用:
1.減少水流阻力:粘液膜表麵光滑,能讓渡靈族在水中的移動速度提升30,潮獵隊成員最快能達到1.5米秒,比普通幽影鱷還快;
2.抵禦毒素侵蝕:粘液膜能中和蝕骨蠕蟲的粘液毒素——當蝕骨蠕蟲的粘液接觸到皮膚時,粘液膜會自動分泌一種“中和酶”,將毒素分解為無害的物質,這也是渡靈族能在黑曜礦脈帶活動的關鍵;
3.感知水流變化:粘液膜下分布著密集的“觸覺神經末梢”每平方厘米約100個),能感知水流的微小變化,甚至能分辨出1米外盲眼鰍遊動的軌跡——這是渡靈族“水痕追蹤術”的生理基礎。
皮膚的顏色會隨著環境變化:在星砂沉積層附近,皮膚會偏藍反射星砂的光澤);在黑曜礦脈帶,皮膚會偏黑與黑曜礦石顏色一致,起到偽裝作用);在珍珠生長區,皮膚會偏白與珍珠蚌的顏色相近,避免驚擾珍珠蚌)。
呼吸係統:鰓裂與肺的“雙重保障”
渡靈族的頸部兩側有3對鰓裂,位於鎖骨上方,每對鰓裂長約5厘米,寬約1厘米,鰓裂內有“鰓絲”呈紅色,富含毛細血管,能直接過濾河水中的氧氣)。當渡靈族在水下活動時,鰓裂會張開,水流從鰓裂流入,經過鰓絲時,氧氣被吸入體內,二氧化碳則隨水流排出——這種呼吸方式,能讓他們在水下停留數小時而不缺氧。
同時,渡靈族仍保留著肺肺的容量比普通人小30,但肺泡的表麵積更大,能更高效地吸收氧氣),當他們浮出水麵或在溶洞中時,會用肺呼吸空氣。鰓裂和肺的“雙重呼吸”,是渡靈族區彆於其他水下生物的關鍵——比如幽影鱷隻能用肺呼吸,需要定期浮出水麵,而渡靈族可以長期駐留深水區。
鰓裂的閉合與張開,由渡靈族的意識控製:當他們潛入水中時,會主動張開鰓裂;當他們遇到危險比如遭遇鱷群)時,會迅速閉合鰓裂,避免水流衝擊鰓絲造成損傷。鰓裂的表麵覆蓋著一層“保護膜”與皮膚的粘液膜成分相同),能防止泥沙進入鰓裂,保持鰓絲的清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眼睛:嵌著珍珠粉末的“水下明燈”
渡靈族的眼睛呈淡藍色,虹膜上嵌著細碎的歸墟珍珠粉末——這是他們自幼進行“眼訓”的結果:孩童從6歲開始,每天要將眼睛浸泡在“珍珠液”歸墟珍珠研磨成的粉末與河水混合而成)中10分鐘,持續3年,珍珠粉末會逐漸嵌入虹膜,形成永久的“發光層”。
這種特殊的眼睛,有兩個作用:
1.夜視能力:珍珠粉末能反射周圍環境中的微光比如星砂的光芒、珍珠燈的光芒),即使在能見度不足1米的深水區,渡靈族也能看清3米內的物體——比如潮獵隊成員能在黑暗中分辨出黑曜礦石和普通岩石的區彆,能看到盲眼鰍在泥沙中的遊動軌跡;
2.識彆能量軌跡:珍珠粉末對“能量波動”極其敏感,能看到霧族黑霧的能量軌跡、符文師繪製符文時的能量流動——這是渡靈族“殘息鎖定”追蹤術的生理基礎,比如青鱗長老能通過眼睛看到古鱷王留下的能量痕跡,即使古鱷王已經離開數小時。
渡靈族的眼睛也有弱點:對強光極其敏感——如果他們突然暴露在陽光下,眼睛會暫時失明恢複時間約10分鐘),所以他們很少浮出水麵,即使浮出,也會閉上眼睛,用皮膚和鰓裂感知周圍環境。
2.生存依賴:以河底資源為核心的“閉環生態”
食物:從“盲眼鰍”到“水棲靈草”的精準采集
渡靈族的食物以“河底生物”為主,其中最主要的是“盲眼鰍”——這種魚體長約1015厘米,無眼因長期生活在黑暗的河底,眼睛已退化),身體呈白色,表麵有黏液,以黑曜礦脈附近的微生物為食。盲眼鰍的肉質細嫩,富含蛋白質和星砂顆粒,食用後能增強渡靈族的夜視能力和水下耐力。
捕捉盲眼鰍的工具是“骨網”——用幽影鱷的肋骨編織而成,網眼呈六角形,邊長約1厘米,能剛好困住盲眼鰍而不傷害它們。潮獵隊通常在清晨捕獵此時盲眼鰍活動最頻繁),他們會潛入黑曜礦脈帶,用腳輕輕踩踏河床,驚擾盲眼鰍,然後用骨網快速捕捉——經驗豐富的潮獵隊成員,一次能捕捉2030條盲眼鰍。
除了盲眼鰍,渡靈族還食用“水棲靈草”——這是靈葉草的水下變種,莖稈呈絲狀,葉片呈心形,顏色為深綠色,生長在星砂沉積層附近。水棲靈草的葉片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增強渡靈族的免疫力,其汁液還能用於製作“解毒劑”抵禦霧族黑霧的毒素)。
采集水棲靈草的工具是“骨鉤”——用獸骨製成,鉤尖呈彎曲狀,能勾住靈草的莖稈而不折斷。符匠組的成員負責采集水棲靈草,他們會潛入星砂沉積層,用骨鉤小心地將靈草從泥沙中拔出,然後放入編織的采集籃中。采集時要注意避免破壞靈草的根係——如果根係完好,靈草會在一周後重新生長;如果根係受損,就會枯萎死亡。
渡靈族的烹飪方式很簡單:將盲眼鰍和水棲靈草放入陶鍋中,加入少量河水,用“能量灶”加熱能量灶由聲符能量晶提供熱量),煮10分鐘即可食用。他們不添加任何調料——因為河底沒有鹽和香料,但盲眼鰍的肉質本身帶有淡淡的甜味,水棲靈草則有清香,口感獨特。
居所:幽津穴的“功能分區”與“防禦設計”
幽津穴是渡靈族的“家”,也是他們的“堡壘”,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