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看了一眼張誠那因期盼而緊繃的臉,以及那明顯無法行動的傷腿,沉默片刻,方才緩緩點頭:“也罷。既然你我同仇敵愾,我便送你一程。”
張誠大喜過望,激動得連連道謝:“多謝恩公!多謝恩公!恩公高義!”
他這才想起再次追問:“還不知恩公尊姓大名?他日教主問起,張誠也好稟明,不敢埋沒恩公義舉!”
“在下秦蛇兒。”
楊過與張誠在戈壁中跋涉,雖有輕功在身,但背負一人終究不便,速度大減。
眼見日頭西斜,前路漫漫,楊過心知必須另尋代步。
他目光掃過遠處一片稀疏的胡楊林,隱約可見幾個蒙古哨騎的身影在林邊休憩,戰馬拴在一旁。
楊過心念一動,對張誠低聲道:“你在此稍候,我去去便回。”
張誠還未反應過來,隻見楊過身形一晃,如一道青煙般悄無聲息地沒入林中,其身形之快,讓他這老江湖也暗自心驚,不由得為楊過捏了把汗,緊張地望向樹林方向。
不多時,林中傳來幾聲悶響與馬匹輕微的嘶鳴,隨即歸於寂靜。
張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楊過失手。正焦慮間,卻見兩匹健馬馱著簡單的鞍具,從林中小跑而出,馬背上那人,不是楊過是誰?
楊過牽馬來到近前,神色如常,仿佛隻是去林中散了個步。
張誠這才長舒一口氣,隨即忍不住放聲大笑,笑得扯動了傷口也渾不在意,眼淚都笑了出來:“哈哈哈!好!好啊!秦兄弟,真有你的!天無絕人之路,這下咱們可快多了!”
他心中對楊過的膽識和身手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有了馬匹代步,行程快了許多。
這一行,從張誠的講述中,楊過也對明教有了更多的了解。
原來這明教淵源極深,其教義旨在“懲惡揚善,度化世人”。若遇君王無道、官吏貪酷,致使百姓流離、餓殍遍野,明教弟子便會挺身而起,揭竿造反。其所圖者,非為一派一門之私利,乃是向往“天下之人,皆得飽暖”的太平盛世。
正因如此,朝廷視其為心腹大患,屢屢發兵圍剿。明教為存續火種,行事不免轉入地下,蹤跡詭秘。久而久之,便被不明就裡的江湖正道冠以“魔教”之稱。
張誠談及曆代教主,其脈絡竟可上溯至漢末掀起黃巾狂瀾的大賢良師張角。及至本朝,最負盛名的莫過於那位與梁山宋江好漢殺得難分難解的豪傑——方臘。
幾日後,一座險峻的山峰映入眼簾,山勢陡峭,依稀有亭台樓閣掩映其間,氣象森嚴,正是明教總壇所在。
臨近山門,把守的明教弟子遠遠看見兩人兩騎靠近,立刻警覺起來,尤其是看到陌生的楊過,更是紛紛握緊了兵刃。
“來者何人?止步!”為首的小隊長厲聲喝道。
張誠強忍傷痛,在馬背上直起身子,高聲道:“是我!厚土旗副堂主張誠!快開門!”
那弟子認出張誠,又驚又喜:“張堂主!您……您回來了!可是此人……”他目光依舊警惕地落在楊過身上。
張誠臉色一沉,雖虛弱卻自帶威嚴:“放肆!這位秦兄弟是我的救命恩人!若非他舍命相救,我早已死在蒙古韃子的牢裡!還不快讓開!”
見張誠如此維護,守門弟子不敢再攔,連忙讓開道路。
第二日,張誠腿傷經過教中醫師處理,已穩定許多,他堅持要親自帶楊過熟悉總壇環境。他領著楊過穿過幾重院落,來到一處頗為寬敞的殿堂,殿內已有數十名教眾盤膝而坐,鴉雀無聲。
“秦兄弟,今日恰逢青龍法王東方煜宣講教義,你我不妨一聽,也好了解我明教宗旨。”張誠低聲道,與楊過在角落尋了位置坐下。
隻見殿首蒲團上,端坐著一位身穿青色法袍的老者,麵容清臒,目光湛然,正是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青龍法王。他聲音平和,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故我明尊,憐憫眾生,於重重黑暗之中,降下光明之火,指引迷途。我明教弟子,當尊奉明尊,驅暗逐晦,持正辟邪……”
青龍法王娓娓道來,從波斯祖庭到中土傳承,從“二宗三際”之論到“驅暗逐冥,以待光明”的現世宏願。
“……是以,我教弟子,不拜鬼神,不奉君王,隻尊明尊,追求光明之境。如今蒙元暴虐,荼毒天下,正是黑暗籠罩之時,我輩更當奮起,以火焰焚儘世間不公,以光明驅逐天下陰霾,此乃我明教存世之根本,亦是我等不容推卸之使命!”
楊過端坐一旁,默默聆聽。這些教義於他而言頗為新奇,其中關於光明黑暗爭鬥、滌蕩不平之說,隱隱與他經曆過的世事坎坷、所見之民間疾苦有所印證。
他雖不信奉任何宗教,卻也覺得這明教教義並非全無道理,至少其反抗暴政、追求光明的誌向,與尋常江湖門派大不相同。
他目光掃過堂內那些神情虔誠、眼神熾熱的明教弟子,心中暗忖:這明教能成氣候,絕非偶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青龍法王東方煜講罷一段核心教義,目光溫潤掃過全場,緩緩問道:“……故而我等明尊弟子,欲行光明之事,當先秉持何等心念?有哪位弟子可為我解惑?”
講堂內一時寂靜,眾弟子或低頭思索,或不敢在法王麵前輕易作答。
青龍法王目光巡弋,最終落在了角落裡麵生的少年身上,見他雖靜坐不語,眉宇間卻自有靈慧之氣,便微微一笑,伸手指向楊過:“這位小友麵生,想必是新來的弟子。不妨由你來說說,依你之見,我明教弟子首重何種心念?”
頓時,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楊過身上。張誠有些緊張,生怕楊過說出什麼不當之言。
楊過卻並無怯場,他略一沉吟,想起入教後所聞所見,以及方才法王宣講中反複提及的精神,朗聲答道:“晚輩淺見,貴教弟子首重之心,當為一個‘公’字。光明普照,本無偏私,是為大公。教義所言‘眾生平等’,是心存此公;行事抗暴扶弱,亦是踐行此公。若失卻公平之心,則光明亦有陰影,大力或成私器。”
楊過話音落下,聲音在石窟內微微回蕩。
他這番關於“公”字的闡釋,不僅切中要點,更帶有一份超乎年齡的透徹,讓在場許多沉浸教義多年的弟子都暗自點頭,心生佩服。
就在這短暫的寂靜之中,忽然,一陣清脆的掌聲從講堂側後方響起。
“啪,啪,啪——”不疾不徐,卻格外引人注目。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位身著淡紫長裙的女子自廊柱後緩步走出。
她身姿挺拔,步履間自帶清風,簡單的木簪綰著如墨青絲,襯得肌膚愈發白皙。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雙明澈的眼眸,沉靜時似秋水涵光,流轉間如寒星閃爍,眉宇間凝著一股洞察世情的智慧與悲憫,令人見之忘俗。
喜歡神雕:龍女為後,貴妃黃蓉請大家收藏:()神雕:龍女為後,貴妃黃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