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先鋒營,大軍行至幽州今北京一帶)。
幽州,乃是曆代征伐遼東的軍事重鎮和後勤基地。
李承乾在此下令,大軍休整三日,補充糧草,檢修軍械,為即將到來的,跨越遼河的艱苦戰事,做最後的準備。
這幾日,軍營中的氣氛,依舊是高昂而又緊張的。
太子殿下推行的“三三製”戰術演練,已經深入到每一個作戰單元。而那些來自“上古奇書”的“大道”,則通過教員們,在軍官層中,引起了巨大的思想震蕩和學習狂潮。
每一個士兵,都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充滿了期待。
然而,李承乾的心中,卻始終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陰霾。
他那位父皇,絕不會對近期在軍中的種種“改革”,無動於衷。
長安的反應,遲早會來。
他隻是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也這麼狠。
這一日,幽州刺史,率領著一眾地方官員,前來拜見太子,並送上了犒軍的酒肉。
宴席之上,氣氛熱烈。
就在此時,一名風塵仆仆的信使,身負“八百裡加急”的皇封令牌,闖入了刺史府的大堂。
“長安急報!陛下密旨到!”
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那名信使。
李承乾的心,微微一沉。
來了。
於是屏退左右,隻留下侯君集、李積、李綱、馬周等核心將領與謀士。
然後,他親自接過那幾份用火漆密封的蠟丸,一一拆開。
一共,四封密旨。
前三封,是分彆寫給侯君集、李積,以及……百騎的。
李承乾沒有看其內容,他隻是將那三封密旨,分彆遞給了侯君集和李積。
“侯副帥,李長史,這是父皇,單獨給你們的密旨。”他的語氣,聽不出喜怒。
侯君集和李積接過密旨,心中皆是一凜。
他們當著李承乾的麵,拆開了蠟封。
當看清密旨上的內容時,兩人的臉色,都瞬間變得極其複雜。
侯君集的心中,是狂喜!
他看到了什麼?
陛下,要他“匡正軍紀”,“撤換教員”,“清除太子在軍中的影響力”!
這簡直是天賜良機!是陛下,在背後,為他撐腰啊!
他之前,還因為被太子壓製而憋屈不已。
現在,他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了!
他幾乎要忍不住,當場笑出聲來。
而李積的心中,則是沉重。
陛下的旨意,是要他“死守糧草軍械,非朕手諭,不得擅動”!
這等於是在告訴他,要徹底切斷太子可能存在的“私人補給線”!
這是對太子殿下,何等的不信任啊!
李積雖然忠於陛下,但他這段時間,與太子相處,也深知太子之才。
他實在不願看到,這對父子,因為猜忌,而走向決裂。
至於那封給“百騎”的密旨。
——“密切監視太子,尤其……與高句麗是否有私下接觸!”
這,幾乎等同於,將太子,列為了“潛在的叛國者”!
李承乾靜靜地看著侯君集臉上那毫不掩飾的得意,和李積眉宇間那深深的憂慮。
他不用看內容,也知道父皇在那三封密旨裡,寫了些什麼。
父皇啊父皇,您,終究還是……不信我。
他緩緩地,拆開了最後一封,寫給自己的那道“聖旨”。
通篇,都是“溫情脈脈”的鼓勵與期盼。
“……朕,對你,寄予厚望。此次東征,務必旗開得勝,為我大唐,建不世之功。朕,在長安,等你的捷報。”
好一個“等你的捷報”!
李承乾幾乎要笑出聲來。
一邊,用最嚴厲的手段,剝奪自己的權力,切斷自己的後路,甚至將自己列為懷疑對象。
另一邊,卻又用最“慈父”的口吻,鼓勵自己去“建功立業”。
這,就是帝王之術嗎?
將自己的親生兒子,當成一隻關在籠子裡的猛獸,既要它勇猛善戰,去為自己撕咬敵人,又要時時刻刻,提防著它,會不會反過來,咬傷自己?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