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迷案”的塵埃,尚未完全落定。
整個長安城,還沉浸在,對那場驚心動魄的“世紀審判”的,種種猜測與議論之中。
而太子李承乾,卻早已將那些,肮臟的權謀算計拋諸腦後。
他以一種,近乎“瘋狂”的效率,開始兌現,在那場審判中,所贏得的政治紅利。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那本已被李世民“收歸國有”的“北方義軍”的改編權,重新拿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他向李世民,上了一封極其“誠懇”的奏疏。
奏疏中說:“父皇,‘北方義軍’,雖已改編為朝廷經製之師。然其將士,皆是出身草莽的複仇者,野性難馴。若以常規之法治之,恐會激起兵變。”
“兒臣鬥膽,懇請父皇恩準。將這支軍隊的‘思想教化’之權,暫交由兒臣。由兒臣,派‘格物院’的教員,去安撫他們,教化他們。待其野性褪儘,真正知曉‘君臣大義’之後,再將其正式交還兵部。”
這又是一道,李世民,無法拒絕的“陽謀”。
一方麵,這支軍隊,確實是“燙手山芋”,無人敢接。
另一方麵,李世民也對太子“有所虧欠”,而不好駁了他這個,“合情合理”的請求。
最終,李世民準了。
於是,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那支,本該由兵部尚書李積,接收的戰鬥力爆表的“複仇之師”。
在長安城外,兜兜轉轉了一圈之後,最終又名正言順地,駐紮在了,那個早已被太子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的……皇家獵場,“神機營”的旁邊。
它依舊是一支隻聽命於,太子一人的私軍!
而李承乾,做的第二件事,則更加,釜底抽薪。
他以“錄尚書事”的身份,聯合,新任吏部尚書房玄齡長孫無忌被“閉門思過”後,房玄齡暫代其職),共同向李世民,提出了一項全新的“官員考核與選拔”製度改革方案!
這個方案的核心,隻有一個。
——引入“格物”與“算學”作為所有官員,尤其是地方官員,晉升的硬性考核指標!
——並在明年的“科舉”之中,正式開設“明算”與“格物”兩科!其錄取名額,將與傳統的“明經”、“進士”兩科,等同!
這個方案一出,整個朝堂,再次炸開了鍋!
但這一次,反對的聲音卻變得異常的微弱。
因為所有的人,都親眼見證了,“格物”,是如何,解決“蝗災”的。
也都聽說了,“算學”,是如何在江南將那些自以為是的士紳,給查抄得,底褲都不剩的。
他們可以在“道德”上鄙視它。
但卻無法在“實用”上否定它!
更何況,如今太子與宰相房玄齡聯手。其政治力量,早已無人能敵。
最終,在經過了,一番象征性的“爭論”之後。
這個足以徹底改變,大唐未來人才選拔格局的方案,被有驚無險地,通過了。
而當這兩件大事,都塵埃落定之後。
李承乾才終於亮出了他,真正的獠牙。
他以“太子”與“錄尚書事”的雙重名義,下達了一道,讓所有世家門閥,都感到徹骨寒意的命令!
——要從那些,被“貶斥”或“查抄”的士紳豪族,所空出來的,數以百計的,從“縣尉”到“刺史”的,地方官職之中。
——公開選拔一批,全新的大唐地方官!
而,選拔的方式,則更加,離經叛道!
不看出身!
不看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