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昌知縣趙德柱的縣衙內,師爺陳良策近來愈發覺得壯誌難酬,內心被憤懣與不甘填滿。
陳良策本是紹興人士,胸懷大誌,飽讀詩書,可惜紹興文風太盛,才俊輩出,競爭太激烈,導致自己屢試不第,考了三次還是個秀才。連個官都不是,這一展胸中的抱負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在同鄉的介紹下,他做起了給人當幕僚的行當,第一個恩主就是趙德柱,趙縣令。可自從投身趙德柱麾下擔任師爺,現實便如同一盆又一盆冷水,無情地澆滅他心中的熱情。
日常裡,他處理的淨是些雞毛蒜皮之事。不是幫趙德柱討好上司,迎來送往,應付上頭的各類檢查,就是幫著他欺男霸女,搜刮民脂民膏,儘是些貪贓枉法之舉。每參與一次,陳良策心中的無奈與厭惡便增添幾分,可為了生計卻不能在臉上表露出一絲一毫的厭惡之色。
而且,縣衙之上有府衙、巡撫衙門,還都在武昌一城之中辦公,各級官員層層壓製,猶如一座座大山,令他喘不過氣。城內致仕的官員、架子萬貫的豪商、良田千畝的士紳數不勝數,縣衙的每一個決策、每一項舉措,都受到諸多限製與掣肘,他的諸多想法和建議,皆因上級、士紳的乾涉而無法施行,這讓他深感自己的抱負在這狹小的縣衙內,恰似困獸,毫無施展空間。
這段時日,陳良策在街頭巷尾散心時留意到,雖然楚興銀行發行了大量的不記名銀票,可百姓交易仍執著於使用銅錢。買個燒餅,不過兩文銅錢;米麵糧油之類日常用品,一斤大米約三十五文,一斤麵也相差無幾。而李明推行的銀票,最小麵額竟是一兩銀子,折合銅錢千文有餘,如此巨大的麵額,致使銀票在民間交易中幾乎毫無用武之地。
陳良策敏銳意識到,銀票在民間流通的困境背後,實則藏著絕佳機會。他暗自思量,若能幫李明解決這難題,以此作為投靠李明的“投名狀”,以李明求賢若渴且雄心勃勃的性格,定會欣然接納自己。如此,自己便能擺脫這腐朽縣衙的桎梏,在李明麾下一展抱負,實現心中宏偉誌向,而不再於這毫無希望的縣衙中繼續沉淪。
經過數日夜的輾轉反側、深思熟慮,陳良策終於下定決心,與其在這腐朽的縣衙中繼續蹉跎,不如勇敢一搏,投身李明麾下,追尋那實現理想的曙光。
於是,陳良策來到趙德柱的書房。他神色鄭重,跪在地上恭敬磕了一個響頭,然後緩緩起身說道:“大人,良策在縣衙已輔佐您兩年有餘,承蒙您關照,衣食無憂。隻是,這段時間良策反複思量,自覺如今所做之事與心中誌向漸行漸遠。每日周旋於瑣事之間,實在不是良策所願。”
趙德柱微微一怔,放下手中毛筆,抬頭看向陳良策,麵露驚訝之色,說道:“良策,你這是何苦啊?本縣向來對你的才華極為倚重,每逢難題,哪次不是找你來出主意解決?你這一走,本縣可就像失了左膀右臂啊。”
陳良策趕忙躬身,說道:“大人厚愛,良策銘記於心。隻是良策實在渴望能有更廣闊的天地施展抱負。近來良策聽聞湖廣總兵李明,此人誌向遠大,心懷天下,行事作風皆有豪傑之氣,實乃能成大事之人。良策希望能投身其麾下,哪怕僅為一介幕僚,也甘願傾儘全力輔佐。良策相信,追隨李明,猶如附驥尾,從而能夠實現自己的鴻鵠之誌,就像古人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良策並非貪圖富貴,隻是盼能在他身邊,日後史書之上能留下一筆,還望大人成全。”
趙德柱眉頭緊皺,思索片刻後,語氣誠懇勸道:“良策,本縣理解你渴望施展抱負之心。但你也知曉,這官場就是個大染缸,外麵的世界並非你想象中那般美好。不如留下,本縣給你提高待遇,每月月錢翻倍。而且你也老大不小了,明日本縣就給你說門好親事,讓你安穩成家。如此,你既能施展才能,又能享受安穩生活,豈不兩全其美?”
陳良策心中雖有感動,但心意已決,堅定說道:“大人,多謝您的美意。隻是良策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闖蕩一番,追隨李明是良策深思熟慮後的決定,還望大人成全。”
趙德柱見他態度堅決,無奈長歎一聲,說道:“既然你心意已決,本縣也不便強留。但你要記住,若是在李明那邊乾得不如意,隨時可以回來,本縣隨時雙手歡迎。”
陳良策心中湧起一陣暖流,再次行禮道:“大人如此厚愛,良策感激不儘。日後大人若有什麼決斷不了之事,儘管來找我,即便我不在這縣衙任職,也定會為大人積極參謀。”
趙德柱欣慰點頭,說道:“好,好啊。既然如此,今晚本縣在望江樓擺下宴席,為你送彆。”
到了晚上,望江樓上燈火通明。趙德柱與陳良策相對而坐,桌上擺滿珍饈佳肴。趙德柱端起酒杯,感慨說道:“良策,你我共事多年,今日一彆,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聚。”他放下酒杯,從懷中取出一個信封,遞給陳良策,“這裡麵是100兩銀票,你到李總兵那邊一切從頭開始,想必用度緊張,這點銀子你或許能用得上,你收下吧。”
陳良策趕忙推辭,“大人,這太過貴重,良策怎能收下。”
趙德柱擺擺手,“良策,你也彆推辭了。你跟著本縣這麼長時間,為本縣也出了不少力,這點心意你就收下吧。”
陳良策心中感動不已,隻得接過,說道:“大人如此厚待,良策無以為報。日後大人若有需要,良策定當竭儘所能。”
趙德柱滿意點頭,又拿起一件精心縫製的成衣,“這是本縣特意讓人給你趕工做的,麵見李總兵之時,也能有個體麵的衣裳。”
陳良策眼眶微紅,起身深深作揖,“大人之恩,良策銘記終身。”
趙德柱看著陳良策,語重心長說道:“良策啊,本縣知道你有大才,去了李總兵那裡,必定能有一番作為。日後若有機會,還望你能在李總兵麵前為我多美言幾句。你也知道,李總兵在錢巡撫那影響力極大,本縣若能得你美言,於仕途也有些益處。”
陳良策連忙說道:“大人放心,若有機會,良策定會如實向李將軍提及大人的能力與為人。”
趙德柱露出欣慰笑容,“有你這句話,本縣就放心了。來,咱們喝酒。”
宴間,二人回憶往昔共事歲月,既有歡笑,也有感慨。雖即將分彆,但彼此心中都存著一份情誼與期許,這場送彆宴,在複雜的情緒中,一直持續到深夜……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