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送走陳良策後,獨自一人在書房裡來回踱步,內心滿是對人才短缺現狀的焦慮與無奈。他心裡明白,身邊可用的行政人才實在太少,每到關鍵時候,諸多事務都因為人手不足而難以順利推進。若長此以往,必將成為大業路上的巨大阻礙。
想到這,李明不再遲疑,立刻喚來衛兵,急切吩咐道:“速去將陳良策再請回來,就說有要事相商。”衛兵領命後,迅速離去。
不多時,陳良策匆匆趕來,進入書房後,恭敬行禮:“大人,不知喚良策回來,所為何事?”
李明神色凝重地說道:“良策啊,我剛剛仔細思量,人才短缺一事,已成為阻礙咱們發展的絆腳石。我身邊行政方麵忠心又可用之人太少,若不儘快解決,今後恐怕諸多計劃都難以推進。俗話說得好“買不如造”,咱們得自行培養人才,這樣知根知底的用著才放心。咱們兩個好好謀劃一下。”
陳良策點頭稱是:“大人所言極是,自行培養人才確為長遠之計。隻是此事千頭萬緒,需好好謀劃。”
李明率先說道:“良策,既然要培養人才,就絕不能局限於現有的讀書人中選拔。他們自幼受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熏陶,可用之人不少,但對咱們的忠心程度可就難說了。咱們不如另起爐灶,從頭培養。我打算讓錢守庸給湖廣全境發公文,要求每個縣最少新建一座學堂,讓百姓家的子女自願入學。學費全免,中午免費提供一頓飯,筆墨紙硯等學習用品也都免費發放。如此,農家子弟、寒門子弟才有機會讀書,他們這機會來之不易,也會對咱們更加忠心。”
陳良策麵露擔憂之色,說道:“大人,如此一來,百姓家孩子恐都爭著上學,一座學堂規模怕是不夠,且財政壓力巨大。”
李明稍作思考後說道:“那就限製規模,每所學堂每一屆最多招收100人。學堂學製定為5年,讓學生學會基本識字、算術,掌握天文地理常識。另外,增設體育課,安排傷殘或退伍老兵去當體育老師,每天至少教授一個時辰,內容包括隊列訓練、軍體拳,條件允許的話,教授騎術。這樣既能搞好體育,又能為軍隊培養高素質兵員。”
陳良策思索片刻,提出反對意見:“大人,5年時間著實太長,成本過高花費太大。僅教授識字、算術、體育以及天文地理基本常識這些實用內容,3年便足夠了,無需教授過多繁雜無用的東西。”
李明沉吟片刻,覺得陳良策所言有理,點頭道:“你說得有道理,那就依你所言,學製定為3年。”
陳良策接著建言:“大人,這女孩入學也是不妥,男女同校有傷風化,就是您下令了,恐怕也不會有百姓願意讓女兒來學習的。”李明這才一拍腦袋,是自己想當然了,這明末的學堂可不是後世的小學校,程朱理學盛行,男女授受不親的年代,確實不適合女子上學。於是同意道:“那就隻規定男童可以入學。”
陳良策見狀,又湊上前去,繼續建議道:“大人,對於這些學生對您的忠心培養,也至關重要。不妨借鑒軍中模式,在學堂內,無論是教室的牆上、還是院牆上,到處張貼大人您的畫像。每天上課前,老師都要領著同學們對著您的畫像問安。此外,中午吃免費午餐前,學生們也得對著您的畫像大喊‘謝李將軍賞飯’。如此,在他們心中樹立大人您的高大形象,培養他們的忠心。”
李明聽後,連連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此計甚妙,就按你說的辦。如此一來,這些孩子不僅能學到實用知識,還能對我忠心耿耿,日後必能成為咱們的得力助力。”
陳良策拱手說道:“大人英明,如此操作,相信不久之後,咱們便能收獲一批既忠誠又有能力的可用之才。”
李明微笑著點頭道:“正是此理。這些孩子可塑性強,好好培養必能為我所用。告訴百姓們,他們這批學生隻要畢業考試通過了,想繼續學習考取功名的,我在武昌開一所大學,找最好的老師教授他們;想為家裡做工掙錢的,我給他們安排工作。此事就由你牽頭負責,務必儘快落實。”
陳良策趕忙拱手推辭道:“大人,您忘了?我還要去水師監軍呢。”李明恨恨地道:“我上哪找這麼多人給我辦事兒?你不會一邊監軍一邊給我辦學嗎?這些事兒具體怎麼辦你直接去安排錢守庸那老混蛋就好了。告訴他彆天天隻知道收錢,把這個辦學的事兒給我盯好了,不然我讓他好看!”陳良策聽後嚇得趕緊告罪,跑去找錢守庸布置興辦學校的相關事宜。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