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前眾人還在談論呂本,不過朱元璋對呂氏這個側妃兒媳倒是沒什麼意見,聞言不以為意,笑道:
“跌了正好,紡線價格降低,老百姓們買得起棉線棉布的就更多了,皇家損失點利益無關緊要。”
對於朱元璋來說,徐妙雲和馬皇後管理的三百織布機本質上是一個試點工程,目的除了搞錢,同樣也有把各種布匹價格打下去的想法,就如同此次的新精鹽。
馬皇後和朱標也是覺得朱元璋此番話有幾分道理,聞言微微頷首。
倒是這時候,馬皇後懷裡的朱雄英突然奶聲奶氣地開口道:
“皇爺爺,孫兒覺得不對,棉線價格若是跌了,不是一件好事。”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的視線紛紛落在還隻是四歲孩童的朱雄英身上。
朱元璋聞言麵露好奇之色,笑著問道:
“乖孫,你說說看是哪裡不對啊?”
如果是其他人這麼當麵反駁朱元璋,他肯定不會給什麼好臉色,但是說這話的是自家的乖孫,那朱元璋就來興趣了。
一旁的馬皇後和朱標早就知道朱雄英跟著陳平學習政治和經濟,也同樣想看看經曆一段時間學習後的朱雄英能說出什麼高見。
呂氏心思莫名,也在暗暗打量許久未見的朱雄英。
朱雄英解釋道:
“先生談起經濟的時候,曾經給我講過‘穀貴餓農,穀賤傷農’的典故,若是棉麻線價格太貴,平民百姓自然是用不起的,若是太便宜,也會打擊民間靠著手工製作棉麻線的百姓,他們賺不到錢,同樣難以生活。”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無不是吃了一驚。
穀貴餓農,穀賤傷農的典故,在場眾人並不是不知道,可能想到這一層的,就隻有朱雄英!
“好!說得好!不愧是咱的乖孫啊!”
朱元璋聞言頓時大喜,對朱雄英豎起了大拇指,欣喜之色溢於言表。
作為貧窮老百姓出身的朱元璋,一直以來擔心一件事。
那就是往後的大明皇帝雖然不比跟他一樣過上苦日子,可久居皇宮,又怎能知曉世間疾苦?
而現在孫子朱雄英的表現,卻讓他沒了這方麵的擔憂。
很明顯,朱雄英沒有辜負自己的誌向,明白穀貴餓農穀賤傷農後這件事背後,意味著朱雄英已經在切身實際地為老百姓考慮,也就是關心百姓民生!
具備了當好一個好皇帝的基礎!
朱標和馬皇後對視一眼,都看出彼此眼中的喜色和欣慰之色。
馬皇後俯下身看著朱雄英,笑眯眯地問道:
“那孫兒覺得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朱雄英笑臉上露出認真思索的神色,片刻後一字一句地答道:
“棉麻線價格降低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大量的棉麻線囤積無法及時編製成布匹流入市場。”
“紡線、織布,兩道工序下來,才能編製成布匹。如今大明雖然有了新式的紡線織布機,生產紡線的效率大大提升,但是,將紡線編製成布的效率卻沒有提升,雙方效率不對等,自然就造成紡線堆積。”
“為此,孫兒的構想是設計出一款新型的織機,來提升編製布匹的效率。”
“隻有將生產資料和產品源頭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才能控製市場上的價格,也就不會出現紡線過於便宜或者昂貴的事情了。”
說到這裡,朱雄英麵露苦惱之色,無奈地攤手道:
“隻可惜此道涉及的科目和知識非孫兒擅長,故而隻能交給彆人研究,或者明日上課去請教先生。”
“雄英懂得可真多。”
馬皇後聞言欣喜地揉了揉朱雄英的小腦袋瓜兒,原本她隻是想著逗逗小孩兒,沒想到朱雄英居然真的知道該怎麼做。
朱元璋和朱標兩父子也是開懷大笑。
朱雄英這般模樣,一看就是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