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善長的嘀咕,朱元璋高深莫測地笑了笑,淡定地說道:
“善長你就先看好吧,這位陳平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李善長連忙應下,心中卻有些不以為然。
若是此人真的有本事的話,早就入朝為官了,又何必被關在這詔獄裡?
隻是這樣一來,李善長就有一點搞不懂,為什麼一個被關在詔獄裡麵的囚犯,還會受到皇家的特殊照顧呢?
帶著這個疑問,李善長沒有妄下判斷,還是決心先聽一聽這個陳平有什麼高論再說。
“前麵說了我們要掌控經濟,要讓自己的國家能夠抵擋經濟變化的衝擊,同時也要有影響其他國家的手段。”
“想要做到這點,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足夠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國有資產,掌控生產資料,宏觀調控掌握市場經濟,在經濟出現大幅度波動的時候,通過宏觀調控來改變價格走向。”
陳平依舊和往常一樣,慵懶地半躺著,一邊吃著肉喝著混合果汁牛奶蜜糖的冰飲,在那裡侃侃而談。
朱雄英和朱棣則是各自皺著眉頭,試著理解陳平講述的種種知識。
李善長聽得直皺眉頭,感覺比以前剛開始念書的時候聽夫子講之乎者也還讓人難以聽懂。
一旁的朱元璋看出李善長的窘態,嗬嗬一笑在一旁解釋道:
“國有資產,就是指鹽鐵這些在我們大明掌握之中的產業,生產資料則是生產這些東西需要具備的原材料和生產工具,至於宏觀調控,則是在經濟出現上下起伏的時候,由國家出手進行乾預。”
朱元璋一番解釋,說的李善長是一愣一愣的。
仿佛這時候李善長才是窮苦的農民出身,朱元璋反倒像是一個讀書人一樣。
“原,原來如此……”
李善長愣愣地點頭,但很快他皺起眉頭:“那這人說話未免口氣也太大了吧,一來就是國有資產和什麼生產資料,管理國家,怎可以如此一言以蔽之?他以為就那麼輕鬆嗎?”
李善長自詡不凡,可也沒有自大到可以操持一國經濟命脈的程度,可這人說話的時候,仿佛這就是什麼理所當然的東西一樣。
要知道聽這個陳平說話的聲音,分明就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啊!
一個小輩,就有這麼大的口氣!
“善長啊你不要不服氣,實話告訴你吧,之前的精鹽製法和應天府改良的兩種織布機,可都是出自這位奇人之手。”
朱元璋看著李善長滿臉的懷疑和不服的神色,一下子來了興趣,在一旁輕描淡寫的說道。
說完之後,就饒有興趣的看著李善長的反應。
要知道在過去,李善長他們這些文官總是仗著自己上懂天文下知地理,對待其他武將出身的大明官員都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模樣。
哪怕是朱元璋自己,在和李善長這些文官打交道的時候,也時不時感覺到對方那高高在上,獨屬於讀書人的傲然。
這種感覺一直讓苦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很是不爽,而現在看著李善長的表情,他意識到這或許是自己出一口“惡氣”的時候。
‘也讓你們這些自詡讀了聖賢書的讀書人瞧瞧,什麼才叫做真正的有知識有文化!’
“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