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一句話就把朱棣堵得不知道該說什麼。
總不能說這是他老子朱元璋的任務吧?
一來先生幾次三番聲明,不讓自己把他教授的東西告訴朱元璋。
二來,這要是把朱元璋拉出來,讓先生知道是朱元璋缺錢才找自己要主意,指不定要罵得多難聽。
現在朱元璋可就在隔壁聽牆角呢!
他要是把事情搞砸了,朱元璋肯定饒不了他。
往大了說,如今大明經濟、法治都等著資金注入,沒銀子有再多的錦囊妙計也施展不開。
為私為公,他都得想辦法讓陳平告訴他賺錢的法子才行。
朱棣眼珠子一轉,訕笑一聲,鎮定地解釋道:
“這不是先生您說課下要多複習嗎?學生就是想要多來點例子,好多加深自己對經濟的理解。”
陳平一聽,琢磨片刻,認可地點點頭:
“你說的還有幾分道理,依我看法治這門科目你實在是沒什麼天賦,與其如此,倒不如對症下藥,讓你把經濟搞好也算是有一技之長了。”
朱棣聽得一時無語,什麼叫對症下藥啊,難道自己已經病入膏肓了?
隻能說陳平這張嘴是有點功力的,隨便一開口就是在損人。
朱雄英這時候也開口幫腔:
“先生,學生之前學習經濟的時候,雖然理論上的知識學了不少,可是關於如何增加財政收入這一塊,還是缺少清晰的認知,不知道您可以根據我們大明現狀,提出幾個針對性的辦法嗎?”
“瞧瞧,朱老四你好好瞧瞧,這才叫說話的藝術,這才叫身為掌權者的覺悟,所思所想目光長遠,而不是局限在些許的利益之上,這是身為掌權者必備的特質。”
“哪像你,套話都套不明白的。”
陳平聞言眼睛頓時一亮,毫不掩飾自己的欣賞之意。
同樣都是想要陳平給賺錢的法子,但是朱雄英給出的理由就足夠充分,從民生、政治的角度出發,很難讓陳平拒絕。
朱棣撇撇嘴,隻能無奈地搖頭。
他已經習慣了這種雙標了。
沒辦法,誰家大侄兒實在是聰明過頭,學什麼就會什麼,目前也就一個大明律法的判案難住了他。
但這是問題嗎?
大明隻要拿到錢,馬上就能準備法考,皇帝這些高層不需要多麼精通判案,隻要手底下有懂得合理判案的人才就行了。
照著這個進度下去,鬼知道再過幾年,朱雄英能成長到什麼地步。
無論是朱元璋還是陳平,喜歡朱雄英多過喜歡朱棣實在是正常不過。
就連朱棣自己,都對自己這個大侄子喜歡得不得了。
“那先生可是有賺錢開源的辦法了?”
朱雄英注意力壓根就沒放在陳平的誇獎上,一心隻想著有沒有賺錢的法子來緩解大明財政短缺的問題。
之前朱元璋、朱標這些長輩愁眉苦臉的樣子,朱雄英可是看在心裡。
故而即便朱元璋隻交代讓朱棣去求陳平,朱雄英還是選擇幫腔。
比起麵子這種東西,還是大明和老百姓的將來更加重要。
牆壁另外一端的朱元璋等人,也是在聽到朱雄英的話後神色頗為複雜。
“乖孫當真是懂事,小小年紀就知道為大明考慮。”
朱元璋感歎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