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在這擔心著朱棣,朱元璋卻還蒙在鼓裡,一頭霧水地看著二人打啞謎。
“你們兩個到底在說什麼?咱怎麼一句都聽不明白?”
朱標微微歎了口氣,正要解釋,就聽另一邊,朱棣開了口。
“先生,您就彆為難我了,這珠寶玉石我不懂,實在是想不出來這些東西對市場有什麼意義!”
“judy,燕王,朱老四!你是真不讓我省心啊!”
陳平見他為難的樣子,隻好深深歎了口氣。
“不過你說的倒也不算錯,珠寶玉石,翡翠瑪瑙這些東西對於健康的市場經濟,確實沒有任何意義。”
“正好趁這個機會,給你們講一講供需關係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所謂物質需求,便是維持人生活的硬性需求,比如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冷了要加衣。衣食住行構成了人類社會中最基本的物質需求,也就是老百姓最看重的東西,隻有滿足了物質需求,才能讓一個人能夠安穩地活在這個世上。”
“與之相對的,便是精神需求。”
“有人喜歡看書,便有了書齋之類的地方提供所需,有人喜歡喝酒,就有了酒樓。有人喜歡女人,就有了青樓。”
“這些便是精神需求,精神需求是一個人在滿足物質需求之後,對於生活額外的追求和需要,不能說必不可少,但卻是市場豐富的體現。”
“而玉石珠寶,便屬於精神需求的一種。不同之處在於,這些東西除了提供精神需求之外,還提供了一種地位上的象征。”
說到這裡,朱棣當即疑惑道:
“既然玉石珠寶提供了精神上的需求,那先生為什麼要說它們對市場沒有意義呢?”
朱雄英聞言,當即糾正道:
“四叔,先生說的,是對健康的市場沒有意義。”
“我想,先生的意思是說,市場的供需是由需求決定的,但是玉石珠寶由於不是人的物質需求,所以它們的存在對於由人組成的市場來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
“比如某個城裡有個富人很喜歡翡翠,他為了滿足精神需求,買了很多翡翠,甚至大量求購。”
“以至於城裡很多商販為了完成需求,不惜重金從其他地方弄來翡翠。”
“可若是有一天,他突然不喜歡翡翠,改喜歡瑪瑙了,那麼這些翡翠也就一文不值了。”
朱雄英說著,微微停頓了一下,似乎是在整理措辭,隨後才繼續開口說道:
“健康的市場,經濟的流動應該是源源不斷的。當一個東西的供需是由一小部分人支撐起來的,那它對於健康的市場隻能起到反作用,因為誰也不能確定,這東西什麼時候就會突然失去需求。”
陳平聞言,臉上頓時露出欣喜的表情。
“完全正確!小雄英,你簡直就是經濟學的天才!”
朱雄英有些害羞地說道:
“是先生教得好!”
陳平笑著搖了搖頭。
這些東西,自己可從來沒說過。
奢侈品陷阱在經濟學裡也是比較高深的學問了,彆說朱雄英,就算是陳平也是在後來自己看書才了解到的。
甚至在陳平來的那個年代,即使很多人已經大概能夠了解所謂精神需求的陷阱,卻仍然義無反顧地往裡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