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月,嚴寒冬日剛剛過去,和煦春風緩緩而來,潁川地區剛剛大雪解封,在許縣休息了一個月的曹操開始對冀州的袁尚動手。
曹操心裡十分清楚,鄴城穩固,冀州豐腴,幽州偏遠,想要短時間拿下很是困難,將來北上注定是一場持久戰,所以糧草輜重等補給問題便成了首要問題。
畢竟袁尚對冀州了如指掌,而且也繼承了其父親袁紹的睿智,若是依照先前袁紹官渡之戰時采用的運糧路線,很容易就會暴露。
曹操不得不尋找一條全新而又便利省力的運糧路線,以便將糧道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傳統黃河漕運風險巨大,陸路轉運則損耗驚人。
袁氏經營冀州多年,曹操想要深入敵境,後勤乃生死所係決不可有閃失。
水運運力遠超車馬,是支撐前線十數萬大軍消耗的最優保障。
曹操目光如炬,很快就鎖定了豫北冀南水網關鍵節點——浚縣西之白溝。
白溝很不起眼,隻是一條小河,放在其他人眼裡,隻不過是尋常飲水來源。
但曹操看出了白溝巨大的潛力。
白溝近淇水,東北通清河,具備改造為縱貫河北水運乾道的天然條件。
隻需要擴寬白溝,貫通淇水與清河,便可將糧草直接跨越兩地,從黎陽方向借水運直達鄴城。
前線大軍補給便不再是問題。
正月初,趁著河水初融,曹操便命軍士築堰截淇水入白溝,以增其水量,同時疏浚河道使其可通航。
工程迅捷完成,一條連接淇水、清河,縱貫河南至河北腹地的嶄新“白溝清河”水運大動脈就此誕生。
白溝渠不僅解決了曹操的燃眉之急,更成為了日後曹操統治河北地區的重要保障。
以水利為刃,直刺袁氏腹心,曹操的戰略眼光與執行力著實令人歎服。
既然糧草運輸問題解決了,接下來便是出兵。
同年一月中旬,袁尚為解決袁譚問題,再次率軍攻打平原,命蘇由、審配守鄴城。
曹操抓住時機,於二月正式出兵。
除了於禁鎮守許縣之外,其他四名五子良將都隨曹操出征。
大軍行至鄴城五十裡外的洹水之時,曹操突然收到一封密信。
信中言,鄴城守將蘇由願意作為曹軍內應,裡應外合圖謀鄴城。
大部分將士懷疑書信的真假和蘇由的意圖,勸曹操不可親信。
唯獨郭嘉和荀攸二人皆建議曹操先應允下來,若是真投降,便可趁機取鄴城,若是假投降,可將計就計,離間蘇由和郭圖。
曹操覺得二人的建議很有道理,便答應了蘇由的請求。
蘇由大喜,便在城中謀劃奪權之事。
結果事未成,密已泄,審配領軍將蘇由的官邸包圍。
蘇由無奈,隻能率領親信與審配提前開戰。
兩路人馬城中激戰,蘇由不敵,隻好依照先前計劃的路線撤離鄴城,前來投奔曹操。
曹操微微一笑,歡迎蘇由的到來,還稱讚他是主動棄暗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