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定西涼該派誰去的問題上,蹇碩和何進的較量,算是何進贏了。
但這一招,蹇碩也用筆記下來,等有機會還施彼身。
時間來到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一直在河東郡,絲毫沒有好繼續前往並州的意思,而雒陽城中此刻正經曆混亂前最後一刻的平靜。
劉辯雖為長子,但靈帝始終認為劉辨沒有人好好教育,缺乏大局觀,行事作風也優柔寡斷,遠不如劉協具有帝王之氣,所有在他身體處於嚴重下滑的過程中,依舊沒有立太子。
劉辯的生母何皇後的兩個哥哥何進和何苗,此刻在朝廷中分彆任大將軍和車騎將軍,整個朝廷的大半兵馬都掌控在他們兩兄弟手中。
蹇碩統領的西園大軍,囊括了京城的衛戍部隊,名義上比何進地位高,但實際上是一個層次的,可以用勢均力敵來形容。
雙方是誰也不敢動手,就等著漢靈帝駕崩,看最終是劉辯即位還是劉協即位。
時間到了四月,漢靈帝的身體急轉直下,蹇碩意識到還施彼身的機會這麼快就來了。
蹇碩計策的實施,也正式開啟了漢靈帝駕崩之後、東漢末年朝廷中最混亂的時期。
大將軍何進也沒有想到,自己在未來的數月裡將要麵對三大對手,蹇碩、董重和整個宦官集團。
可真正推動這些事的幕後之人,卻始終不曾浮出水麵,何進至死也沒有明白。
話說蹇碩推行計劃,同其他宦官以西涼韓遂馬騰再次進犯三輔地區為由,上奏漢靈帝讓何進領軍前去平叛。
這一招本就是何氏集團想出來的,何進怎麼可能看不穿蹇碩和宦官集團的意圖?
時任中軍校尉的袁紹突然來拜訪何進,笑眯眯地跟何進訴說著宦官集團的無知,他說道:“大將軍隻需一個字,便可破解此局。”
“哦?什麼字?”
“拖!如今聖上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恐怕……”
袁紹的話沒有繼續說下去,但何進明白袁紹的意思。
他便上奏漢靈帝,說東麵青州和徐州兩地黃巾軍餘部再次起兵反叛,請先派袁紹領軍前往兩州平亂,等到袁紹班師回朝後自己再率領大軍去西涼平亂。
很明顯,所有人都看出來這是拖延時間。
“本初兄好計謀啊!”
看著袁紹笑眯眯地神情,曹操知道這一計謀定然出自他之手。
何進身為大將軍,領軍為大漢平定叛亂乃理所應當之事。他不可能像蹇碩一樣,在漢靈帝麵前哭哭啼啼,博得漢靈帝的同情而留在雒陽城中,所以便以謀破謀,用黃巾軍再起反叛的借口應對蹇碩的謊言,隻要在等些時日,自然一切見分曉。
袁紹也沒有客氣,微微仰著頭,捋著下巴那一小撮胡子,得意地笑著。
對於曹操這個年幼的夥伴,他一直都壓他一成,此事替何進解決了問題,也是理所應當得到曹操的讚許。
袁紹不知道,就算他沒有給何進出計謀,何進同樣能順利解決此事。
這個拖字,並不是隻有袁紹能想出來。
超乎袁紹的預知,何進與宦官集團的關係,其實並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隻是在立儲和個彆問題上有不同立場。
這一點,曹操就要比袁紹厲害。
曹操能清楚地看到雒陽城中各方的形勢,而袁紹卻看得迷迷糊糊。
這是後話。
四月十一日,何進一直拖到漢靈帝駕崩也沒有出征。
蹇碩不得不遵循漢靈帝的遺詔,想先設計殺皇後之兄大將軍何進,然後快速立劉協為皇帝,將整個朝廷的局勢穩定下來,以便自保。
他派人去接何進進宮,聲稱要與他商議事情。
何進沒有多想,便即刻乘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