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上奏,其實當時朝廷上下都是何進的人,隻不過是走個過程而已。
何太後立即批準了這一奏章,蓋上了玉璽,董後不得不連夜前往封國。
袁隗也沒有料到董後會口出此言,更沒有想到何進動作如此快,宦官集團沒有任何抵抗,也根本沒有發揮大的作用。
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將董重的安全保障擊破,順勢還鞏固了何太後在宮廷中的地位。
“何進著實不容小覷,看來得想其他辦法了!”
袁隗狠狠地拍了拍桌子。
解決完董太後之後,何進用起兵來便得心應手了。
當日晚,得到朝廷批準後的何進舉兵圍困驃騎將軍府,收捕董重。
董重被免官自殺。
董太後聽到何進殺了驃騎將軍董重後,又憂慮又害怕,突然死去。
雖然董太後不是何進所殺,但是與何進有著直接的關係。天下人都認為是何進殺了董太後。
自此,何進一家人也漸漸失去了民心。
袁隗想著用董重去壓製何進,隻可惜,事件發展太快,董重還沒有發揮作用,被已死於何進之手。
董重退出舞台意味著雒陽城內已經沒有人可以與何進抗衡了,換言之,袁隗心中真正的目標也將無法實現。更殘酷的是,麵上袁隗與何進共治天下,實際何進掌控大權,袁家此刻還無法與何家相比,遲早有一天袁隗也會落入到蹇碩和董重的下場。
麵對困境,袁隗急中生智再次出招。
次日,袁紹找到何進,借著董重的事件向何進表明宦官集團在其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並有意無意再次提出建議,讓他誅殺宦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將軍如今囊括四海,權蓋天下,卻有這些閹人在四處嚼大將軍舌根,特彆是總拿董後之事,破壞將軍形象,將軍當果斷處理,重樹威信,以免後患。”
何進正好苦於自己的名聲漸落,又沒有好的辦法,見袁紹前來,忙問計於他。
袁紹趁機提出:“從前竇武想誅殺內寵而反為所害,是因為他說的話泄露出去了,五營百官服從宦官,害怕宦官。現在將軍有大舅這樣的重要地位,兄弟同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都是英俊名士,樂於儘力報命,事情在於掌握,這是天助的時機啊。將軍應當為天下除害,名垂後世。雖周朝的申伯,也不算什麼!現在人主的靈柩在前殿,將軍受詔統率禁兵,不應該隨便出入宮省。”
何進深以為然,於是托病不入陪喪,又不送葬。
袁紹得到何進的認可,便開始大刀闊斧糾察搜捕宦官。
何太後聽到了這個消息,被嚇得遣散了許多宦官,還對何進說:“宦官統領禁省,自古到今,漢家老規矩,不可廢。況且先帝剛逝世,我怎麼堂而皇之與士人共事呢?”
隨後宦官們紛紛找何進一家求情,甚至於找到何進本人。
袁紹讓何進當場誅殺宦官,何進不肯聽從,勸宦官們辭官回家,以求保住一命。
這件事,其實何進全家人都在反對,其弟何苗勸說何進,說何家貧賤,依靠宦官才得以發跡,應該繼續和宦官保持友好,如果宦官倒了對自家也不會有好處。何太後以及母親舞陽君也反對何進誅殺宦官,張讓還去找自己兒媳求過情。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