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長安,紙麵上隻有輕飄飄的四個字,卻是老百姓無法承受之重。
那些朝廷中的官員雖然行李眾多,一車兩車三四車,但都有下人們給他們服務,一路上除了路途顛簸一點,都能順利到達長安,甚至還能有說有笑,喝個茶交個友。
可老百姓不同了,遷都往往意味著放棄原先的久居之地,放棄他們賴以生存的家鄉,舉家搬往充滿未知的地方。路途遙遠而又艱辛,最大的危險來自於饑餓和病痛,尤其是東漢末年這個經濟蕭條,民不果腹的時代,餓死在半路幾乎成了常態。
有些人就有疑問了,那不跟著搬遷不就沒事了?
董卓不讓啊。
董卓要把雒陽城打造成迎接關東聯軍的前線指揮部,甚至都不想給關東聯軍留下任何東西,所以他必須把百姓和各種地上、地下的財富全部帶到長安去,最後帶不走的準備一把火燒乾淨。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得不跟著走,有出路的早就離開,剩下的都是沒有選擇之人。
這個建議一提出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太尉黃琬,司徒楊彪都反對遷都。
董卓很自然地將黃婉楊彪都免職處理,絲毫沒有一絲猶豫和歉意。
周毖和伍瓊此時也站出來極力勸阻董卓。
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此二人先前聊到過,當初袁紹等人逃出雒陽城準備起兵反董時,他們二人建議給有動靜的諸侯升官。董卓照做了,卻沒有平息諸侯的衝動。
也算是給董卓出了餿主意的人,堪稱臥龍鳳雛也。
董卓原先還找不到理由處理這兩個人,沒想到周毖伍瓊竟然自己站了出來。
或許是他們還認為自己才能卓絕,亦或是天生聖體,不懼滅亡。
董卓大怒,二話不說,新仇舊恨一起算,直接將二人處死。
許靖,在董卓眼裡可是名士,董卓對他信任有加,將人員調動這件事交於周毖和許靖。許靖自己也因儘職升了官,做了巴郡太守,還沒等其赴任卻又被提拔為禦史中丞。
他,因為其的堂兄許瑒與孔伷共同謀劃進攻董卓,害怕董卓會誅殺自己,連夜逃離洛陽。
董卓聽說消息,看身邊的人眼神都變了,仿佛他們各個都帶著叛逆的氣質,隨時都可能反水。
反正不管怎麼樣,董卓認定要遷都了,誰來說也不管用,他一個都不相信主要是之前被身邊的人坑得太慘了)。
遷都的指令一下,整個雒陽城便翻了天。
眾多百姓也沒有很多時間準備,隻能默默地承受著一切。
遷都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關東聯軍和西麵長安等三輔地區。
曹操意識到,董卓這是想要逃跑,遷都牽涉麵很廣,必定會混亂不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於是,他立刻找到張邈,請他出麵建議劉岱立刻出兵。
張邈有些不可意思地看著曹操,怎麼突然間就要去襲擊董卓。
隻是看著曹操堅定的眼神,張邈也同意了。
當天晚上,劉岱在張邈好說歹說下,召集了眾諸侯商議董卓遷都一事。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都表達出對董卓遷都的憤怒,一邊臭罵董卓不要臉,要毀了大漢朝廷,一邊又指著輿圖,規劃著行軍路線和排兵布陣。
劉岱看眾人激情昂揚,問了一句:“誰願打頭陣?”
僅僅一句話,就把眾諸侯問得啞口無言。
曹操見這麼關鍵的時候都沒有人站出來,心中已看透了他們這些諸侯。
這哪裡是為了朝廷而來,是為了尋歡作樂,為了自己的小算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