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曹操好不容易離開袁紹,結束了那段極其窩囊的生活,又必須麵對黑山軍十幾萬的壓力。
曹操想著先快軍突擊內黃,擊破一部分黑山軍,以便補充軍力,也好有個地盤。
但荀彧卻建議曹操直奔濮陽。
“袁紹此舉,無非就是想要借主公之手抵擋住黑山軍。內黃本就是魏郡所屬,就算主公打下來了,也無法作為根據地,倒不如繞過內黃,直奔濮陽。黑山軍肯定想不到我軍會如此大膽,定然沒有防備。”
此刻,荀彧已經投入曹操帳下,也改變了對曹操的稱呼。
這一句“主公”說的曹操心裡賊舒服,猶如一股溫泉緩緩暖和著那顆孤獨的內心。
麵對荀彧的堅定,曹操二話不說,依計行事。
大軍已箭在弦上,但還缺少一個最重的元素——由頭。
所謂師出有名,袁紹雖然答應了曹操南下打擊黑山軍,但他不是東郡的當政官,那是典型的借刀殺人,也是為了防範黑山軍拿下東郡之後對冀州產生影響。
曹操想要真的領軍入東郡,必須得到東郡的郡守,或者更高一級兗州刺史或州牧的允許,否則就會被視為流寇,天下諸侯會群起而攻之。
正當眾人犯愁找不到兵進東郡之名時,一封從濮陽發過來的求救書信送來了曹操正當的理由。
書信來自兗州刺史劉岱,正因為黑山軍兵臨濮陽城下而發愁。
收到書信的曹操等人歡喜不已,當即確定荀彧繞過內黃直奔濮陽的策略,同時回信給劉岱,請他們做好準備,等待信號前後夾擊濮陽城外的黑山軍。
出師之名雖然解決了,策略也定了,又有一個新的問題浮出水麵。
行軍路線該如何確定。
想要悄無聲息地繞過內黃而不被黑山軍發現,就十分考驗曹操等人,必須隨時剔除沿途的黑山軍斥候。
這些斥候究竟有多少,具體在何處,曹操一無所知。
就相當於,一個赤腳的巨人即將行走在滿地釘子的路上,而巨人又不知道釘子在哪裡。
不過這個問題難不倒曹操。
他想了一個很大膽的辦法,與其被動偵查,不如主動出擊。
曹操命曹仁領著一百人先行,一路大張旗鼓,敲鑼打鼓,馬尾巴上還綁著樹枝,打著曹字旗號做出一萬人的架勢,專程從內黃繞兩圈再朝著雒陽城而去,自己則領著剩下的大軍,貓著身子從內黃東麵悄悄渡過。
這一招果然有效,將黑山軍安排在內黃附近的斥候全部都吸引了過去,曹操也趁著斥候回去稟報的間隙,領著大軍快速溜過了內黃。
內黃一過,濮陽就在眼前。
攻擊濮陽的黑山軍首領白繞是個能人,深諳兵法,劉岱和王肱都沒有辦法,隻能固守在濮陽城裡。
根據現有的情況,濮陽城外的黑山軍至少有上萬人,曹操想要以兩千人的兵力來應對上萬的強敵,無異於以卵擊石,基本不可能。
彆覺得現在的曹操能像公孫瓚一樣,用數千人大破數萬人,現在的公孫瓚不管是大軍數量質量還是補給都遠在曹操之上,特彆是他的騎兵,幾乎可以說橫行九州,天下第一,所以公孫瓚以四千人以衝擊的方式應對十幾萬黃巾軍可以創造奇跡,但曹操不行。
強行衝擊既然不是辦法,那必須實際情況實際分析。
曹操發現黑山軍的家屬比較多,這是最明顯的薄弱點,也是特彆分散白繞精力的地方。
家屬多意味著行動和戰鬥力都會大受影響,而且一旦遇到襲擊必定大亂。
隻不過襲擊家屬在行軍上並不明智,不符合時代價值觀念,這事曹操可不能乾,免得留下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