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從戰略上來說,匡亭之戰從一開始袁術就已經處於劣勢,而曹操果斷銳利,依照戲誌才的計策閃電出擊,從戰略上曹操已經壓過袁術。
一路包圍匡亭,另一路在北濟河邊埋伏等待袁術主力。袁術主力一渡過北濟河,曹軍就掩殺過來,袁軍猝不及防,頓時陣腳大亂。
再加上袁術這方都是烏合之眾,黑山軍和匈奴於扶羅隻是想要借助袁術之手打擊仇人曹操罷了,不會真的出力。
所以,當袁術遭遇曹操突襲後,黑山軍餘黨與匈奴於扶羅就作鳥獸散了。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袁術看著逃散的大軍,不得不向封丘方向敗退。
曹操火速領軍追擊,趁著袁術立足未穩,直接包圍了封丘。
經曆了一連串的失敗,袁術軍中忽然彌漫開了恐曹的氣氛,眾多將士都對曹軍心存忌憚。
連袁術的大將張勳和橋蕤,此刻都沒有發聲。
倒是紀靈站出來勸說袁術,等候援軍已經來不及,城中糧草又不足,當火速攻破包圍,否則不出數日,不用曹軍攻打,袁軍自己就亂了。
袁術著急地問道:“東南西北都是曹操的人馬,如何突破包圍?”
紀靈當讓不讓:“主公,末將願領一軍,殺出東門,直奔陳國而去。”
袁術無法,隻好從之。
此刻曹操大軍的眾多武將鬥誌昂揚,紛紛建議曹操一舉拿下袁術。
但曹操卻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趕而不殺。
一路從封丘,追到襄邑,不斷消耗袁術有生力量。
袁術再次堅守不出。
曹操領兵至太壽,從襄邑引渠水灌城。
袁術不敵,逃往寧陵,直到逃到九江,曹操也撤兵回定陶。
袁術在慶幸多次死裡逃生之餘,隱隱約約也感覺了曹操並沒有要殺他的意思,而是想要將他趕得遠遠的。
其實曹操如此做,主要有三方麵的原因。
第一,曹操這個兗州牧並不是朝廷任命的,而金尚卻是。此刻的金尚就在袁術軍中,若是曹操痛下死手,便是徹底與朝廷作對,前期毛玠的建議和曹操給朝廷的書信這些工作就白做了,還會背上不仁不義之名。不劃算!
第二,袁術是正兒八經的後將軍,在東漢時期擅殺朝廷命官是重罪,輕者丟官,重者會被流放甚至丟命。如當年孫堅在擅殺南陽太守張谘後,為了能逃過朝廷的問責,隻好將南陽當投名狀獻給袁術,並且答應充當袁術的打手,承擔為其攻城拔寨的重任,才在袁術的庇護下,得以保全。曹操自然不會做這種得不償失的事。
第三,最為關鍵的是此時的曹操雖然已擁有兗州,但他的實力尚無法與袁紹對抗,連陶謙都抵不過。所以,曹操不得不麵上與袁紹交好,實際暗中壯大。留下袁術,就可以避免袁紹調轉槍頭對於曹操自己,有點類似於諸葛亮官渡之戰故意放跑曹操一樣。
整一個匡亭之戰,從春季開始,到夏季結束,曆時三月有餘,在袁術慘敗中收場。
袁術本以為選了一個最弱的選手,想不到卻是一匹黑馬。
若是他知道曹操後期會成為製霸九州的三國之一魏國的奠基者,估計怎麼也不會選擇從陳留下手,圖謀兗州。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