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海濱之地,南通揚州,北接青州。
從地圖上看,徐州在九州東部的地位堪比荊州在九州中部的地位,從北到南,基本避不開徐州之地。
所以曹操費儘心思,甘願冒著兗州被偷襲的風險,也要抓住這次機遇,攻打徐州。
換成其他諸侯也會這麼想,但不一定會這麼做。
因為他們沒有曹操的果斷和狠辣。
曹操這次出擊幾乎是傾巢出動,孤注一擲,曹仁、曹洪、樂進、於禁等人都跟隨曹操一同出征,出行前他曾經與戲誌才、程昱和司馬荀彧詳細的討論過這次行動。
兗州部分,隻留夏侯惇、陳宮留守東郡西部、程昱、荀彧兩人坐鎮鄄城。
兗州外的大環境十分複雜,先前剛剛聊過。
但對於曹操而言,卻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北麵,袁紹幾乎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壓製著公孫瓚,此刻已經牢牢把握冀州和部分青州,作為曹操的盟友,理應不會對曹操有所不軌。
南麵,曹操已去除了一個最大的隱患,袁術不得不屯兵在揚州壽春。
西麵,李榷郭汜等人對於兗州雖然有意向,但不會隨意出動,除非收到曹操大軍深陷徐州泥潭的消息。
所以此刻出擊,應該是最合適的。
其實問題的關鍵倒不是派誰出擊徐州,而是留下誰來守住兗州。
畢竟這是曹操的老巢,一旦失守,將難以挽回。
曹操把兗州的所有都托付給了荀彧,由荀彧坐鎮兗州治所鄄城,並令文武全才程昱協助。
有二人在,就算兗州出現動亂,應當也能穩得住。
至於守東麵的人員,應該是曹仁最佳。
不過此次出征徐州,曹操必須要有一路人馬作為呼應,也就是所謂b方案。
曹仁一直以來都是曹操的假身,承擔著備用路的重任。
所以最終曹操選擇夏侯惇駐紮東郡,並給他配了熟悉當地形勢,智謀無用質疑的陳宮。
南邊曹操已經占據了豫州北部的一部分,有半個豫州作為緩衝,自然是沒必要在南部投入大量兵力防守。
唯獨有一個重要的隱憂,他和荀彧二人一直放不下心,那便是張邈。
張邈在陳留可有十萬人馬,對於陳留這個被洗劫過的郡,供應壓力十分大。
先前袁術用糧草來換取張邈這條後路,一舉成功。
曹操想要張邈出麵殺邊讓,張邈卻避而不談。
種種跡象足以表明,曹操與張邈的關係已經沒有了先前的摯友關係。
再加上袁紹一直想要殺張邈,而曹操與袁紹乃同盟,儘管曹操一直沒有答應,但張邈心中的芥蒂早已種下。
萬一曹操出征之後,有人策反張邈,亦或是其他諸侯入侵兗州之時,張邈同樣視而不見,恐怕兗州就危險了。
曹操和荀彧的擔憂不無道理。
隻是當前出征在即,曹操彆無選擇,隻能相信張邈,並命夏侯惇和荀彧時刻關注張邈動向。
曹操的布局總體上來說並沒有大問題,但事態往往都是出乎預料。
這個後續再聊。
從兗州到徐州,常規有兩條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