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曹操大軍更勝一籌,何儀和劉辟大軍被夏侯淵和樂進的步騎兵組合衝散,黃巾軍的將領何曼還在戰鬥中被曹洪以“拖刀計”斬殺。
經此一戰,何儀、劉辟領軍投降。
潁川和汝南一帶的黃巾軍在曹操進入潁川後的一個月內全部平定。
曹操的大軍也收到了不少物資,其中便包括軍糧。
見曹操勢如破竹,袁術的部將萇奴不戰而撤,潁川徹底落入曹操手中。
取潁川後,曹操召開了一次正式的討論大會,商議迎接漢獻帝之事。
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大事必須開小會,開大會人多口雜,難以統一意見。
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很多人都反對。
理由很簡單,就是漢獻帝現在已經沒有什麼用了,倒不如任由他在雒陽城受難。
其實他們更多的是想要讓曹操徹底獨立起來,今後能夠發展成皇帝,如此一來,他們都是開國功臣,也能有一個良好的歸宿。
發展成皇帝自然是好事,但這句話不能從曹操口中說出來,否則就成了天下公然的反賊,人人得而誅之。
周邊的諸侯也會十分歡喜,說曹操主動送上了一個理由,能讓他們出師有名,來瓜分曹操的地盤。
所以,不管怎麼樣,就算是曹操想,也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好在曹操身邊有荀彧。
荀彧一心向漢,迎天子與其本意十分吻合,自然是極力支持。
憑借他的身份和地位,在曹軍中也能服眾。
若是荀彧能出麵為曹操說話,便是再好不過。
曹操思索了片刻,將目光投向荀彧。
荀彧是聰明人,自然能理會曹操的用意。
他站出來發表了長篇大論,簡單的說就是迎天子符合當前曹操的利益,能助力曹操平定天下,放棄天子便會被其他諸侯利用,處處受製於人。到時候聽天子號令還是不聽天子號令,就成為一個為難之事。
眾將士被荀彧這麼一說,便明白了其中要害。
關鍵迎天子有利於曹操發展,便是他們最希望看到,也最支持的。
既然提議全票通過,接下來的工作重點自然是要做好迎接天子的準備。
準備工作複雜繁多,包括朝廷設在何處具體哪個郡哪座城池),天子的用度錢糧出自何處,朝廷中各大臣的府邸如何分配,服侍天子和大臣的下人實際是監視人員)如何安排,守城將士如何選擇等等各類。
一應事宜都當與雒陽和長安兩地相同,至少不能相差甚遠。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第一項,朝廷將來要設在何處。
這關係到未來曹操的發展和後方穩定。
縱觀整個兗州和潁川、梁國、陳國等豫州郡縣,都沒有現成的皇宮可以用。
換言之,沒有皇宮自然就沒有辦法上早朝,天子也沒有地方住。
總不能天子接來了,卻與尋常百姓混在一處。
如此無法體現天子之威,也就沒有利用價值。
故而城池選擇,至關重要。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