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誰不是投降呢,劉表和曹操,他選擇曹操,此其三。
張繡甚是驚訝,因為來荊州之後,賈詡給他定的計策是聯合荊州牧劉表,以求自保。
目光回到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當時賈詡在段煨帳下。
段煨生性多疑,對賈詡有猜忌。
賈詡便想著離開段煨,投靠一直與他暗送秋波的張繡。
彼時張繡跟隨著叔叔張濟,因為關中和雒陽等地的權力鬥爭,二人不得不退出政治旋渦,跑到荊州。
張濟進入荊州後,便領軍前往劉表所在襄陽,想要進城與其談判。
劉表深知二人常年在政治風雲中摸爬滾打,絕非善茬,便堅守城池不接受張濟的投靠。
張濟惱羞成怒,下令攻城。
終是刀劍無眼,張濟在攻城過程中被流矢射中,當場身亡。
張繡見狀,便領軍撤退。
劉表得知消息後,心中隱隱不安。
一方麵張濟乃朝廷任命的驃騎將軍、平陽侯,在當時的諸侯當中也是赫赫有名的,劉表拒人千裡不說,還將其射殺,與民心不利,也會被其他諸侯嫌棄。
另一方麵,劉表看到了張濟與張繡的實力,想要出兵剿滅並非容易之事,倒不如安撫,轉化為守住北麵的屏障。
所以,劉表就派人去招納張繡,讓其屯駐在襄陽城外。
賈詡來到張繡處後,便建議張繡與劉表談判,讓其屯兵宛城,成為對抗外圍勢力的有利保障。
劉表與張繡達成協議,暫時聯合,一致對外。
如今這個聯合不到數月,賈詡又勸說張繡投降曹操,他自然會有些奇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當賈詡說出上述三條理由之後,張繡也就同意了。
他對賈詡十分敬重,基本上言聽計從。
曹操對於張繡的全軍投降很是歡喜,當天晚上就設宴邀請張繡及其將帥,一同歡慶。
說說是歡喜,曹操對於張繡的投降還是防了一手,畢竟戰亂年代兵不厭詐。
行酒之時,曹操命大保安典韋手持大斧立於身後。
那口大斧,斧刃足足一尺有餘,典韋持在手中傲氣淩然。
凡曹操所到之處,典韋均貼身而行,不離半步。
大斧頭折射出來的耀眼銳氣,逼迫著眾人抬不起頭。
一直到酒宴結束,張繡等人都不敢直視曹操。
這一場納降的酒會順利結束。
張繡等人回到自己的住處都紛紛感歎,難怪曹操能縱橫兗州,兵出豫州,原來如此有這般氣勢,這次投降真是值了。
故事到這裡原本應該是一個圓滿的大結局,後麵的事猜猜都能想得到。
曹操先收編整個南陽郡,然後表奏天子,說張繡乃一方諸侯,當出任一郡太守。
但這個太守定然不會是南陽太守,而是兗州或者豫州其中一個郡。
至於南陽太守,曹操會交給一名帳下出色的謀士。
張繡手底下那些將士和謀士也會得到相應的安排,特彆是賈詡,曹操定會令其在府中做事。
一切皆大歡喜。
但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乎預料,沒有意外之時就是要出意外之際。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