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羽與高順的陣前對決隻是讓曹操對關羽有喜歡,那麼關羽與張遼之間的對話便讓曹操對關羽刮目相看。
話說曹操與劉備商定,各地領一軍繞道小沛,等候夜晚張遼的出擊。
陣前的高順抵不過關羽,便返回陣中,準備發起進攻。
陷陣營如鋼鐵洪流,麵對數倍於自己的曹軍絲毫不懼,手中長槍硬剛曹軍的長矛。
單從戰力上來看,陷陣營將士對曹軍足以以一敵三。
但耐不住曹軍人多勢眾,就算陷陣營再厲害,車輪戰也能將其拖垮。
隻不過曹操並不希望看到有過多的將士戰死,保存實力才能在亂世立足,而且他們的計劃也不是硬拚。
很快,曹軍便在郭嘉的安排下,緩緩後撤,減少傷亡。
時至日落,高順看準形勢,依照計劃向小沛城傳遞信息。
張遼收到信號,一刻也沒有耽擱,當即領軍出城,準備繞道襲擊曹軍背後。
誰知剛出小沛城不遠,遇到了埋伏在路邊的劉備大軍。
劉備頗為吃驚,眼前一切居然如曹操所料,這般神機妙算,他不如也。
張遼也沒有想到此地會有埋伏,匆忙應對。
不愧是一代名將,儘管匆忙,依然能做到進退有度,陣行有序。
劉備與夏侯惇丟失小沛,並非一時疏忽,也不是二人無能也。
確實是張遼和高順太厲害了。
約莫過了兩個時辰,劉備與張遼的交手陷入膠著。
恰在此時,城外不遠處,關羽擊退高順之後,領著大軍前來支援。
張遼皺了皺眉頭,自知無法應對,便收攏大軍,準備返回小沛。
半路上,及時與撤退的高順會合。
二人一合計,總覺得哪裡不對,但又找不出其中緣由。
行至小沛城前,二人才恍然大悟。
曹操早已立在城頭,笑麵眾人。
原來,關羽和高順交手之際,劉備一路人馬埋伏在小沛城外,而曹操自己則領著大軍趁張遼出城之際,襲擊了小沛。
高順見狀,擔心呂布責罰,便建議張遼趁著曹軍和劉備大軍還沒有趕來先行攻城。
張遼卻勸阻道:“如今曹軍和劉備人馬就在我軍身後,我軍又均未曾攜帶攻城器械,強行攻城隻會傷亡慘重,還可能陷入前後夾擊的泥潭,不如先回彭城,看呂將軍如何應對。”
高順見張遼言之有理,便準備與張遼調轉行軍方向,向東南麵而去。
曹操見狀,留下樂進守城,自己與於禁二人領軍追去。
張遼和高順二人還沒有離開小沛,就被曹軍和劉備人馬追上,並重重包圍。
二人無奈,隻能強行突破。
高順憑借陷陣營勇武,硬生生撕開了一道口子,在張遼的掩護下,順利脫離包圍圈。
可惜張遼便陷入了泥潭,無法脫身。
關羽見被圍乃張遼也,急忙跟劉備求救:“文遠乃忠義之士,大哥能否放過其人?”
劉備知道張遼的厲害,心想今日包圍張遼,就算降服其人,也是歸入曹操門下,無端給曹操增長實力罷了,倒不如放他一馬,日後或許會給曹操製造一定的阻礙,他也能從中喘息。
於是,劉備回道:“此事當詢問曹公。”
言下之意就是,他劉備不拒絕,但要想成事還得曹操點頭。
關羽也明白其中深意,策馬來到曹操跟前。
曹操見關羽前來,眉梢舒展,微笑著迎接。
關羽行了禮,說道:“曹公,關某有一不情之請。”
“雲長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