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與曹操最後的對話其實有三個版本,不過結局都是呂布人頭落地。
至於呂布帳下謀士和部將,曹操能收的都收了,不能收的便殺了。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三個人,陳宮、高順和張遼。
陳宮,這個曾經舉薦曹操來接收兗州,後來又在兗州舉兵反叛曹操的地方大家族成員,如今在曹操麵前隻剩下昂首挺胸。
他對曹操來說,有恩又有仇。
既然不肯投降,曹操隻能將其處死,得不到也不能放任自由。
曹操還召見陳宮之母,並終身奉養陳宮之母,又給陳宮之女安排出嫁,撫視其家,對待陳宮的家人比當初更加厚重。
很多人都拿《三國演義》裡陳宮的角色帶入曆史當中,都認為他是曹操的白月光,連許褚也不敢對其動手,任由其辱罵曹操。
但實際曆史上,曹操對於陳宮確實心懷感恩,並沒有到白月光的程度。
陷陣營主帥高順,難得的一等一將才。
從武力值上來說,高順可以與張合、張遼等武將匹敵。
其陷陣營八百將士,各個能征善戰,鬥誌高昂,是一支戰力強大的部隊。
隻可惜,高順誓死不降。
曹操無奈,隻能將其厚葬。
張遼張文遠,曆史上唯一乾過曹操、劉備、孫權三大主公的將才,其忠義勇敢連關羽都敬佩。
就算關羽和劉備不求情,曹操也不會放過這麼好的人才,當即任命其為中郎將。
另外還有前尚書令陳紀,以及陳紀的兒子陳群。
當初他們都在劉備帳下,但因為呂布襲擊了徐州轉而投入呂布軍中。
陳群在劉備帳下壓根沒有受到重視,曹操卻一眼看出了此人乃大才也。
從這一點來看,曹操的識人用人水平要在劉備之上。
蜀魏後期發展也能印證這一點,魏方人才濟濟,蜀方人才凋零。
此外,還有陳郡人袁渙,前為袁術部下,在袁呂相爭時為呂布所拘,也與陳紀父子一同歸順了曹操。
隻是可惜了,泰山集團的臧霸,選擇亡匿。
曹操後來派人費儘周折才找到他,又費了些許口舌將其說服,並讓其招吳敦、尹禮、孫觀等人,一道降曹。
事情發展至今,昔日輝煌的呂布集團,如今便化作了曆史的塵埃。
曹操也完成了對抗袁紹終極官渡之戰的第一步前期準備工作,荀彧和郭嘉二人提出來的戰略計劃第一步也已經完成。
他留下車胄領徐州刺史,自己準備休整返回。
而官渡之戰的另一名主角袁紹,此刻正努力拓展著自己的版圖,對得起漢獻帝封給他的大將軍、節鉞,以及兼管冀、青、幽、並州四州之權。
公孫瓚在接連敗北後,固守易京高台,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由於城內積穀甚多,防守嚴密,袁紹派遣大將進攻曆年,也攻打不下。
無奈袁紹想要用書信誘騙公孫瓚,麵上是求和,實際是在尋找公孫瓚的破綻。
公孫瓚不理會袁紹,反而積極備戰。
袁紹一氣之下,於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親帥大軍攻打幽州,直接包圍了易京。
公孫瓚著急派遣其子公孫續向黑山軍求救。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曹操剛休整完準備回許縣,此時的公孫續和黑山軍張燕帶領十萬救兵分三路向易京進發。
公孫瓚派人給公孫續送密信,約定以點火為信號,內外夾擊袁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