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對於劉備的擔憂不無道理。
劉備當前的實力雖然不咋地,但過去劉備做過的事件件讓曹操佩服。
三千精兵救北海,千餘人馬救徐州,借助名聲拉讚助,憑借口碑接州牧。
雖然最終是四處依附,到處投靠。
但其堅韌不拔,屹立不倒,還始終有關羽、張飛、簡雍、孫乾、糜竺等人誓死追隨,足以讓人敬佩。
換成是其他諸侯,稍有半點鬆懈,定然半路放棄,亦或是依附在強大的諸侯身邊,甘願成為一名馬前卒。
劉備沒有,始終保持著獨立自主。
他平時很少說話,對下人又很好,不會輕易表現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又善於結交豪傑,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依附他。
就這一點,讓曹操始終自歎不如。
所以曹操在對劉備十分友好的前提下,依舊保持著懷疑的態度,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老劉家似乎先天聖體,天生免疫鴻門宴。
不管是曹操的煮酒論英雄,還是後期孫劉聯盟後單人過江,數次鴻門宴都沒有把劉備怎麼樣。
反倒是讓劉備一次又一次的成長。
話說董承在劉備那裡沒有得到回應,並沒有輕易放棄,而是找到了偏將軍王子服。
董承還是很會挑選人的。
他與王子服的關係,隻能說一般,並沒有好到親密的程度。
董承所在的權力圈子裡,並沒有王子服的位置。
那董承為何會找到偏將軍王子服呢?
因為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
王子服與董承一樣,都是在暗地裡反對曹操的人物。
董承雖然位高權重,但在許縣城中實際掌控兵權的人並沒有他。
王子服恰好有一定的兵權,又在朝廷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所以是董承最好的第二選擇。
如今也沒有更好的人選,奪取朝廷權力又刻不容緩,所以董承隻能賭一把。
他找到王子服,亮出天子詔書,對他說:“郭汜曾以幾百兵力擊敗李傕數萬人,所以就看你與我是否同心了!昔日呂不韋依靠子楚之後得以富貴,如今你我也是這個情況。”
王子服連忙推辭:“我驚恐而不敢當,且兵力不足。”
王子服的話讓董承看到了希望。
若是他壓根沒有推翻曹操的想法,或者是已經站在曹操一邊,當董承亮出詔書那一刻便會被拿下,而不是如此辯解不敢。
敢推脫,定然是留有餘地。
董承乘勝追擊,回應說:“若成功殺死曹操,就能得到他現成的兵力,還怕不夠嗎?”
王子服來回踱步,思索良久。
董承耐心等待。
他從王子服的表情上看得出,王子服已經被說動。
果然,王子服轉身便問:“在京師有辦事的人嗎?”
董承答道:“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都是我的心腹。”
見還有兩位一道,王子服便下了決定。
“先前懷疑國舅的用心,實屬王某不該,既然天子下詔,臣豈能不應。”
雙方一拍即合,當即初步謀定。
麵對強大對手,董承的執著確實令人佩服,也很容易理解。
曹操將董承邊緣化,把漢獻帝宮廷宿衛全部換成了曹家人,接著來了招釜底抽薪,讓自己的心腹謀士荀彧出任侍中、尚書令。
從那一刻起,注定會有一場風雨要降臨許縣。
畢竟按照東漢的架構,尚書令有著處理奏章並傳達皇帝命令的重要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