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這一塊肥肉,任何一個諸侯看了都會眼饞。
除了曹操之外,還有另一個人一直盯著荊州。
便是江東的孫權。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命周瑜西攻江夏,麵上的理由是為父報仇,實際則是圖謀荊州。
周瑜大軍斬殺太守黃祖,奪取了江夏郡部分縣城,下一步很明顯便是要進而準備奪取荊州。
曹操這麼著急南下,孫權的威脅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同年七月,劉表病逝,曹操起兵。
江東的謀士魯肅意識到謀取荊州之事不能再等了。
同年八月,魯肅向孫權進言,說:“荊楚之地與我們江東鄰接,順水而往可達北方,外連江、漢,內隔山陵,有如金城堅固,沃野萬裡,士民富足,如果占有這塊地盤,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業的基礎。”
以當前江東的實力來說,孫權帳下文有周瑜、魯肅、張昭,武有太史慈、呂蒙、甘寧等人,手握江東六郡八十一縣,占據著肥沃的江南水鄉,已經到了需要對外擴張的地步。
而且以孫氏家族的誌向,絕對不會甘心盤踞江南,必然要北上與曹操交手。
若是能拿下荊州,便可與曹操一較高下。
最關鍵的是北上的通道。
當前對江東而言,隻有兩條路,一條以吳郡為依托,渡江擊破廣陵郡,從徐州北上,這便是先前陳登鎮守的地方,另一條以豫章郡為腹地,從九江和廬江兩地出兵,經過合肥北上,這便是後期張遼鎮守之地。
除此之外,彆無選擇。
所以江東地區急需第三條路,從荊州北上,經過南陽,直插曹操腹地許縣。
麵對魯肅的解釋,孫權內心自然蠢蠢欲動。
魯肅繼續說道:“如今劉表剛剛去世,兩個兒子素來不和,軍中的將領也由此分為兩派。加之劉備是天下梟雄,與曹操存在矛盾,寄身在劉表那裡,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敢重用。如果劉備與劉表的兒子們協力同心,上下合力,我們則應該安撫他們,與他們結盟友好;如果他們之間離心離德,我們就應另作打算,以成就自己的大事。”
啥意思呢?
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能團結,能幫江東抵擋曹操,那就好,先留著。
如果不團結,又抵擋不了,那便是江東出手的最好時機,趁著曹操還沒徹底南下之前拿下荊州。
孫權一聽,這魯肅的建議正合他意啊,怎麼會有這麼貼心的謀士。
但到底走哪條路呢?
是聯合這條路還是自己取荊州這條路。
孫權不知道,但魯肅有自己的答案。
魯肅又說:“我請求奉命前往荊州向劉表的兒子們吊唁,並慰勞他們軍隊中的將領,以及勸說劉備安撫劉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對付曹操,劉備一定樂於從命。如果這件事處理得好,則天下就可以平定了。現在如不速去荊州,恐怕讓曹操趕做在前麵了。”
魯肅這句話的態度很明確,說服劉備和劉表的兒子聯手,安撫他們,讓他們先抵擋住曹操。
孫權思慮了片刻,覺得不妨試試,便答應了魯肅的請求。
從孫權的反應中也能看出來,他還是保留著對荊州的渴望,隻是當前形勢聯合劉備和劉表部將對江東最為有利罷了。
魯肅當即出發前往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