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的八百人突襲著實振奮了合肥城將士,李典等人也對張遼十分佩服。
吳軍雖然損失並不大,但實際氣勢明顯已經比之前低落。
孫權率軍守在合肥地區十餘日,前後數次與合肥城交手,都被擊退。
他意識到奪取合肥幾乎不可能,便想著退兵。
張遼看出了孫權的意圖,當即率領大軍乘勢追擊,對孫權步步緊逼。
他準確預估了孫權的逃生路線,分兵繞過吳軍燒毀大橋。
孫權與甘寧蹴馬趨津,又有穀利鞭馬助勢,才得以躍過斷橋,死裡逃生。
要不是張遼不認識孫權,否則此次合肥之戰,孫權要落入張遼之手。
當真是神張遼威震逍遙津!
此役之後,若江東小兒啼哭不止,其父母隻要嚇唬說:“張遼來了,張遼來了!”孩童就不敢再哭泣了。
曹操查看過現場之後不免乾感歎,這般惡劣的條件,如此少的人馬,張遼依舊能勇猛衝鋒,遇事果敢,絲毫不懼,果然是不可多得的帥才。
對於這一次南下,曹操也信心十足。
江東孫權也得知消息,派大將呂蒙前往濡須塢駐守,抵擋曹軍,又命董襲駐紮在濡須口,接應呂蒙。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正月,江淮地區的天氣很惡劣,時常風雨交加,行進路線變得泥濘不堪。
張遼、臧霸的前鋒大軍先到江邊,而主力大軍尚未到達。
此時,江水上漲,東吳的艦船也稍稍前進。
由於霖雨、水漲容易導致水災,東吳水軍可以憑借舟船而在隨時可能產生的水災中遊刃有餘。
因此,張遼、臧霸的將士們都感到不安。
眼見雨大水漲而缺船,張遼認為應該防患於未然,意欲自作主張的撤軍。
但是,臧霸堅持要執行曹操的屯駐命令而反對撤軍,因此向張遼勸諫道:“曹公讓我們屯駐,您卻要撤軍。曹公是那麼英明的人,怎麼可能會舍棄我們呢?”
張遼接受了臧霸的建議,於是屯駐了下來。
等他們屯駐到了第二天,收到了曹操的撤軍令,於是主動撤軍。
張遼回到曹軍大營後,把事情的經過說給了曹操。
曹操非常讚賞臧霸的勇敢,任命臧霸為揚威將軍,授予臧霸假節。
天氣的惡劣也同樣影響了吳軍。
東吳水軍大將董襲率五樓船屯駐於濡須口。
至夜深時,暴風狂襲,五樓船傾覆,眾將士乘走舸逃走,請董襲一起逃出。
但董襲大怒說:“我受孫將軍的重任,在此處防備敵人,怎能委身而去,誰再說要逃走便立斬!”
於是無人敢再乾涉。
當夜船沉,董襲淹死。
孫權臨時換上喪服,參加他的葬禮,
對他的家屬供應十分豐厚。
正月底,臧霸在曹操的指令下,率領先鋒部隊,頂著連綿不斷的大雨,跋涉著泥濘不堪的道路,終於在居巢完成了集結。
居巢的吳軍還沒有做好準備,更沒有料到曹軍會在這般惡劣的天氣下出動,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臧霸一馬當先,親率大軍攻城。
不過幾日,臧霸便率領士卒按下了居巢,為主力大軍進攻濡須塢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