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的天空,鉛雲低垂,似是被這幾日的慘烈廝殺壓得喘不過氣來。城牆上,硝煙尚未完全散去,彌漫的煙塵與血腥之氣交織在一起,令人作嘔。
張孝純和王稟並肩而立,望著遠方,斥候剛剛帶來的消息,如同一束久違的陽光,穿透了他們心中那片沉重的陰霾——金兵已完全退走了。兩人緊繃多日的神經,終於在這一刻得到了些許鬆弛,長長地吐出一口濁氣。
回想起這幾日的守城之戰,每一個畫麵都如刀刻斧鑿般,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金兵二十萬大軍如潮水般湧來,將太原城圍得水泄不通。
那密密麻麻的營帳,一眼望不到儘頭,仿佛要將整個太原城吞噬。
戰鬥伊始,金兵便展現出了他們的凶悍與殘暴,各種攻城器械如巨人般緩緩逼近城牆。
投石車發出沉悶的轟鳴聲,巨大的石塊劃破長空,帶著呼嘯的風聲砸向城牆,每一次撞擊都震得大地顫抖,城牆上的磚石飛濺,守軍們被這強大的衝擊力震得東倒西歪。
金兵的雲梯一架接一架地靠上城牆,如蟻群般的金兵順著雲梯向上攀爬。
他們身著厚重的鎧甲,手持長刀短斧,口中發出陣陣令人膽寒的嘶吼。
城牆上,宋軍士兵們毫不畏懼,他們用長槍、石塊、滾油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拚命抵抗著金兵的進攻。
雙方短兵相接,喊殺聲、兵器碰撞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響徹雲霄。
宋軍士兵們前赴後繼,一個倒下了,另一個立刻補上,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王稟站在城牆上,親自指揮戰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手中的大刀揮舞得虎虎生風,每一次揮動都帶走一條金兵的性命。
他大聲呼喊著,鼓舞著士兵們的士氣:“弟兄們,太原城是我們的家園,身後就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絕不能讓金兵踏進一步!殺!”士兵們在他的鼓舞下,士氣大振,更加奮勇地抵抗著金兵的進攻。
張孝純雖然是一介文官,但此刻他也毫不退縮。
他穿梭在城牆上,為士兵們運送武器、包紮傷口,不停地安慰著受傷的士兵:“堅持住,我們一定能守住太原城!”他的聲音雖然有些沙啞,但卻充滿了力量。
然而,金兵的攻勢越來越猛烈,宋軍的傷亡也越來越大。
城牆上的士兵們一個個倒下,鮮血染紅了整個城牆。
有些地方,金兵已經爬上了城牆,與宋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
形勢萬分危急,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王勇帶領的先鋒精銳部隊及時趕到了。
王勇一馬當先,衝入敵陣。他手持一杆長槍,槍尖閃爍著寒光,所到之處,金兵紛紛倒下。
他的身後,是一群如狼似虎的精銳士兵,他們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地插入了金兵的陣營。
金兵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陣腳大亂。
宋軍士兵們見狀,士氣大增,他們趁勢反擊,將爬上城牆的金兵全部趕了下去。
在王勇部隊的支援下,宋軍成功地抵擋住了金兵的一輪又一輪進攻。
經過幾天幾夜的激戰,金兵終於傷亡慘重,不得不選擇退走。
這場戰鬥,金兵損失慘重,但宋軍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全太原城原本有一萬五千個士兵,其中還包括王勇之前留下的五千精銳以及臨時招募的新士兵,可如今卻隻剩下兩千多人還活著。
望著眼前這一片殘垣斷壁、滿目瘡痍的景象,張孝純和王稟的心中充滿了悲痛與感慨。
“如果不是王勇將軍帶領部隊及時趕到,恐怕這太原城一天都堅守不住,甚至一個時辰都撐不下去啊。”張孝純感慨地說道。
王稟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敬佩:“是啊,王勇將軍真是一員虎將!他的部隊戰鬥力極強,這次多虧了他們,才解了太原城之圍。”
兩人正說著,王勇走上前來。
他的身上沾滿了鮮血和塵土,臉上也帶著疲憊之色,但眼神中卻依然透露出一股堅毅的光芒。
“張大人,王將軍,金兵已經退走了,接下來我們要儘快做好善後工作。”王勇說道。
張孝純和王稟點了點頭,表示讚同。他們的目光投向了殘破的城牆以及城牆下堆積如山的雙方屍體。
那血腥的氣味撲麵而來,讓張孝純這個文官差點嘔吐起來,但他還是強忍著心中的不適,努力保持著鎮定。
“先安排人員把金兵的屍體集中起來,挖一個大坑掩埋了吧。”張孝純說道。
“張大人,我有個建議。”王勇突然說道,“我們可以在木牌上麵寫上‘侵略者的憤怒—明犯大宋者雖遠必誅’,插在掩埋金兵屍體的地方。”
聽到王勇的建議,張孝純和王稟都感到十分驚訝。
在他們的印象中,王勇雖然是一員猛將,但畢竟出身於普通民眾,之前還是地地道道的百姓,後來跟著趙翊一起抗金,文化水平不高,不識字是眾人皆知的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樣一個“土包子”,怎麼會想出如此有氣勢、有文采的建議呢?
張孝純的心中充滿了疑惑,他忍不住問道:“王將軍,你這個建議……是怎麼想出來的?”
王勇笑了笑,說道:“這是趙翊將軍在東京城的做法,我覺得比較解氣。
他說,我們要讓這些侵略者知道,大宋不是好欺負的,哪怕他們遠在天邊,隻要敢侵犯我們,我們也絕不會放過他們!”
聽到是趙翊的主意,張孝純和王稟心中的疑惑頓時煙消雲散。
如果是趙翊想出來的,那就一點也不奇怪了。趙翊足智多謀,有勇有謀,這樣的做法正符合他的風格。
張孝純的心中對趙翊更加敬佩了,他感慨地說道:“趙翊將軍真是深謀遠慮啊!這個做法不僅能震懾敵人,還能鼓舞我們大宋軍民的士氣。”
王稟也點頭表示讚同:“沒錯,我們就按照趙翊將軍的做法來辦。讓這些金兵知道,我們大宋的威嚴不容侵犯!”
於是,在張孝純和王稟的安排下,士兵們開始忙碌起來。
他們將金兵的屍體一具具地搬運到一起,挖了一個巨大的坑,將屍體掩埋起來。然後,在坑前豎起了一塊高大的木牌,上麵用鮮紅的顏料寫下了“侵略者的墳墓—明犯大宋者雖遠必誅”幾個大字。而在他旁邊確是建立一座大公墓碑上寫著位衛國者的公墓—保家衛國,銘記永世。那鮮紅的字跡,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醒目,仿佛在訴說著這場戰鬥的慘烈與宋軍的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