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城的天際剛泛起魚肚白,皇宮的鐘鼓樓便悠悠響起了晨鐘,沉悶而悠長的鐘聲,穿過大街小巷,喚醒了這座古老的都城,也宣告著新一天朝會的即將開始。
與往日不同,今日的皇宮,氣氛格外凝重,又隱隱透著幾分期待,仿佛一場暴風雨過後,正迎來嶄新的黎明。
自李邦彥引發的一係列動蕩後,朝堂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夜之間,數十位官員因牽涉其中而被罷黜,朝堂之上,空出了許多重要職位,宛如棋盤上驟然缺失了諸多棋子,局勢變得撲朔迷離。
然而,危機之中往往蘊藏著機遇,趙翊敏銳地察覺到,這正是革新朝堂、重振朝綱的絕佳時機。
朝會開始,大臣們魚貫而入,神色各異。有的麵帶憂慮,為朝堂的動蕩而擔憂;有的則目光閃爍,似乎在期待著新的變革。趙翊昂首挺胸,率先出列,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陛下,如今朝堂局勢突變,正是用人之際。
臣以為,李綱為人剛正不阿,學識淵博,心懷天下,且在諸多政務處理中展現出卓越的才能與遠見,實乃宰相之不二人選,可統領百官,輔佐陛下治理國家,整頓朝綱。”
宋徽宗坐在龍椅之上,微微頷首,示意趙翊繼續說下去。
趙翊見狀,心中一振,接著說道:“宗澤老將,忠勇愛國,在軍事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戰略眼光。
多年來,他為守護大宋邊疆,屢立戰功,臣建議任命宗澤為樞密使,掌管軍事要務,確保我大宋軍事穩固。
種師道將軍同樣戰功赫赫,威名遠揚,封其為副樞密使,協助宗澤一同管理軍隊事務,必能相得益彰,保我大宋邊疆安寧。”
宋徽宗聽後,陷入了短暫的沉思。片刻後,他緩緩開口:“太子所言極是,朕準了。
至於其他朝臣的任命,就由李綱和趙顥商議,提出名單,呈朕審閱。”
得到皇帝的首肯,李綱和趙顥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與重要,關乎著朝堂的未來走向。
接下來的幾日,兩人日夜忙碌,翻閱著大量官員的履曆檔案,權衡著各方利弊,綜合考量官員的才能、品德以及過往政績。
他們還廣泛征求其他大臣的意見,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任人唯賢。
經過一番精心的篩選與商議,一份新的朝臣名單終於確定下來。
新的朝堂組建完畢,一股煥然一新的風氣撲麵而來。官員們個個精神抖擻,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決心。
在這全新的氣象下,朝會進入了重要議程——對此次班師回朝的將士以及這兩年來為收複失地做出重大功績的將領進行封賞。
趙翊站在朝堂之上,手中捧著一份長長的名單,神情莊重而嚴肅:“陛下,此次收複幽雲十六州,我大宋將士浴血奮戰,曆經無數艱難險阻,才取得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嶽飛將軍所率部隊,更是功不可沒連續收複幽雲十五州。然而,上次因李邦彥等人的從中作梗,諸多將士的功績未得到應有的認可,得到封賞的僅僅隻有嶽飛、張憲二人。”
宋徽宗聽後,臉色微微一變,眼中閃過一絲愧疚。他輕歎一聲,說道:“是朕的疏忽,讓功臣們寒心了。
此次,定要論功行賞,讓每一位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士都得到應有的嘉獎。”
趙翊接著說道:“高寵、楊再興、牛皋三位將軍,在收複失地的過程中,勇猛無畏,堪稱軍中楷模。
先說說高寵將軍,在一場關鍵戰役中,我軍遭遇敵軍主力的頑強抵抗,被圍困在山穀之中。敵軍憑借著地形優勢,居高臨下,不斷向我軍射箭、投石,形勢萬分危急。高寵將軍見狀,怒目圓睜,大喝一聲,單槍匹馬衝向敵軍陣營。
他手中長槍揮舞得密不透風,宛如一條銀色蛟龍,所到之處,敵軍紛紛倒地,慘叫連連。他一人便挑落了數十名敵軍,硬生生地為我軍殺出了一條血路,使得大軍得以突圍。這場戰鬥下來,高寵將軍渾身浴血,卻毫無懼色,他的勇猛,讓敵軍聞風喪膽,也讓我軍士氣大振。”
“還有楊再興將軍,在攻打一座堅固的城池時,敵軍防守嚴密,城牆上箭如雨下,我軍多次進攻都被擊退。
楊再興將軍心急如焚,他大吼一聲,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
他手持長槍,身形矯健,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在敵軍的箭雨中穿梭自如。他巧妙地避開了敵人的攻擊,帶領著少數先鋒部隊,迅速登上了城牆。
在城牆上,他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手中長槍左刺右挑,殺得敵軍片甲不留。他的英勇表現,激勵著每一位士兵,最終我軍成功攻克了城池。”
“牛皋將軍亦是一員猛將,在一次遭遇戰中,他與敵軍狹路相逢。
敵軍人數眾多,且裝備精良,而牛皋將軍所率部隊人數較少,處於劣勢。
但牛皋將軍毫不畏懼,他手持雙鐧,威風凜凜地站在陣前,大喝一聲,如同猛虎下山般衝向敵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的雙鐧揮舞起來,虎虎生風,每一鐧下去,都能將敵人的兵器擊飛,甚至將敵人打得骨折筋斷。他一個人便能抵擋十多個敵人的進攻,在他的帶領下,士兵們士氣高漲,以一當十,最終成功擊退了敵軍。若不是張憲將軍在一旁時刻留意戰局,恐怕牛皋將軍真會帶著少數護衛直接殺進城去,他的勇猛,著實令人欽佩。”
朝堂上的大臣們聽後,紛紛露出敬佩的神色,對這三位將軍的勇猛讚歎不已。有人小聲議論道:“如此猛將,實乃我大宋之福啊!”“是啊,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簡直是神勇無敵。”
趙翊頓了頓,又說道:“還有一人,或許是大家意想不到的,那便是辛棄疾。他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詞人,更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
在收複失地的過程中,他充分發揮了自己出色的參謀戰略才能。在一次戰役前,辛棄疾通過對敵軍兵力部署、地形地勢的詳細偵察和分析,製定了一套精妙絕倫的作戰計劃。他建議我軍利用夜間突襲敵軍的糧草輜重營地,打亂敵軍的補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