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東宮,趙翊邁進書房,那書房內靜謐深沉,空氣中浮動著淡淡的墨香。
他緩緩走到書桌前,伸手輕輕撫過桌上擺放的文房四寶,隨後緩緩坐下,陷入了沉思。
朝會上的場景如同一幅畫卷,在他腦海中徐徐展開,每一個細節、每一位大臣的表情和話語,都被他反複琢磨。
他深知,自己開啟的這場商業變革,就像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揚帆起航,稍有不慎便可能船毀人亡。
要想讓香皂生意的計劃順利實施,諸多關鍵環節缺一不可。
首先,香皂的供應必須穩定且充足,絕不能出現斷貨的窘況,這就如同軍隊的糧草,一旦匱乏,所有的戰略布局都將成為泡影;其次,與合作大臣簽訂的協議務必嚴謹細致,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合作中避免不必要的紛爭;最後,監督各地銷售情況更是重中之重,隻有這樣,才能防止市場上出現價格混亂或其他擾亂秩序的問題。
思索至此,趙翊揚聲喚道:“來人,去請徐庶。”聲音在書房內回蕩,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如果徽宗及蔡京等朝臣在這一定認得出這個是誰,不錯他就是曾經趙翊派來說服徽宗得那個謀士:徐庶,自從那件事後,徽宗就很信賴他,有什麼重要的想法或謀略,徽宗都會問他,於是在他離開東京到河間時,有把他自認為的重要謀士給趙翊,於是趙翊隻平靜的接受。
不多時,一陣急促而沉穩的腳步聲傳來,書房門被輕輕推開,徐庶快步走進來。他身形挺拔,一襲青衫,眉眼間透著睿智與乾練。
進得門來,徐庶立刻拱手行禮,動作行雲流水,儘顯恭敬:“殿下,您找臣?”
趙翊抬眼望向徐庶,微微點頭,臉上神色稍緩:“徐先生,且坐下說話。”待徐庶落座,趙翊便將心中所想,從香皂供應到協議簽訂,再到銷售監督,毫無保留地細細道來。
他說得認真,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對未來藍圖的描繪,眼神中閃爍著誌在必得的光芒。
徐庶靜靜聆聽,時而微微皺眉,時而輕輕點頭,待趙翊說完,他陷入了片刻的沉思。
書房內安靜極了,隻有窗外偶爾傳來幾聲鳥鳴。
許久,徐庶抬起頭,目光望向趙翊,緩緩說道:“殿下,您的計劃可謂高瞻遠矚,思慮周全。
不過,要想確保萬無一失,還有幾個細節需格外留意。”他頓了頓,端起桌上的茶杯,輕抿一口,繼續道,“在與大臣們簽訂協議時,一定要將違約責任明確規定,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商場如戰場,利益麵前,難免有人會心生貪念,若不加以約束,後患無窮。”
趙翊微微頷首,示意徐庶繼續說下去。
“另外,在監督銷售方麵,不妨派遣您的可靠親信前往各地。
這些人既要對您忠心耿耿,又要有一定的商業頭腦和應變能力。
他們既能確保銷售順利進行,又能及時將各地的市場動態、商家反應向您彙報,讓您對全局了如指掌。”徐庶一口氣說完,目光緊緊盯著趙翊,等待著他的回應。
趙翊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忍不住連連點頭:“徐先生所言極是,正合我意。此事便全權交由先生去辦,務必挑選可靠之人,切不可出了差錯。
這關乎著我大宋商業的變革,也關乎著我未來的大業,不容有失。”他的聲音堅定有力,充滿了對徐庶的信任。
“臣遵旨,定當竭儘全力,不負殿下所托。”徐庶起身,再次拱手行禮,隨後轉身,邁著沉穩的步伐離開了書房。
趙翊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心中開始勾勒起未來的美好藍圖。
他仿佛看到,不久的將來,香皂成為大宋各地家喻戶曉的商品,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偏遠的鄉村,家家戶戶都能用上那香氣宜人、品質優良的香皂。
而他的名字,也將隨著這香皂的銷售傳遍大江南北,成為人們口中傳頌的傳奇。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趙翊,不僅是大宋的太子,更是一個有勇有謀、能夠引領國家走向繁榮昌盛的未來君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東京城的皇家商店依舊熱鬨非凡,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每天清晨,商店還未開門,門口便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人們翹首以盼,隻為能第一時間買到心儀的香皂。
店內,夥計們忙得不可開交,一邊熱情地招呼著顧客,一邊手腳麻利地遞上香皂、找零。
那一塊塊包裝精美的香皂,在顧客們的手中傳遞,散發出迷人的香氣,仿佛帶著無儘的魅力。
而那些與趙翊合作的大臣們,也紛紛行動起來,如同接到出征命令的將士。
他們各自派出得力的手下,帶著精心準備的資料和樣品,奔赴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