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四月十八,東京汴梁的天空仿佛也感知到這日的不同尋常。
晨霧如輕紗般籠罩著巍峨的皇宮,隨著旭日緩緩升起,霧氣漸漸消散,露出金鑾殿上那熠熠生輝的琉璃瓦,在晨光中閃爍著莊嚴而神秘的光芒。
皇宮內,禦林軍身著嶄新的鎧甲,手持嶄新的燧火槍,整齊地排列在通往大殿的禦道兩側。
他們身姿挺拔,眼神堅毅,宛如一尊尊守護皇權的雕像。
紅牆黃瓦間,宮人們步履匆匆,手中捧著各類儀式所需的物件,臉上帶著緊張與期待。
此時的文德殿內,氣氛莊重而肅穆。
三十六根盤龍金柱矗立四周,柱上的金龍仿佛隨時都要騰空而起。
殿中央,巨大的龍椅之上,宋徽宗身著一襲素色常服,麵容略顯疲憊,卻依然難掩帝王的威儀。
在他下方,滿朝文武早已按品階整齊排列,冠冕玉佩相互碰撞,發出細碎而清脆的聲響。
隨著一聲悠長的“新皇登基——”的傳喚聲,趙翊身著一襲明黃色的龍袍,在侍衛的簇擁下緩緩步入文德殿。
他身姿挺拔,步履沉穩,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眾人的心上。
龍袍上的金線繡成的龍紋在燭光的映照下栩栩如生,隨著他的步伐微微晃動,仿佛真的有了生命。
當趙翊走到殿前,禮部官員立即高聲宣讀登基詔書。
詔書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字字句句都彰顯著新皇即位的正統與威嚴。
讀完詔書後,趙翊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緩緩走到宋徽宗麵前,恭敬地跪下行三叩九拜之禮。
宋徽宗看著眼前這個即將繼承大統的兒子,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他輕輕歎了口氣,伸手拿起一旁案幾上象征皇權的傳國玉璽,雙手顫抖著將其遞給趙翊,聲音略顯沙啞地說道:“吾兒,這江山社稷,便交予你了。望你勤勉治國,保我大宋子民安康。”
趙翊雙手鄭重地接過玉璽,感受到手中那沉甸甸的分量,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使命感。
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望向宋徽宗,聲音洪亮而有力:“父皇放心,兒臣定當竭儘全力,守護大宋江山,不負祖宗重托!更讓保證"明犯大宋者,雖遠必誅”。
隨後,趙翊在眾人的注視下,緩緩走上那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龍椅。
當他穩穩地坐下時,整個文德殿內響起了整齊而洪亮的山呼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震耳欲聾,仿佛要衝破大殿的穹頂,直上雲霄。
在登基儀式的後半程,趙翊宣布年號保持“靖康”不變。
滿朝文武聽聞,皆是微微一愣,隨後紛紛露出讚許之色。
他們以為趙翊是感念宋徽宗為紀念趙靖生辰而取此年號,覺得這個年號寓意吉祥,頗具深意。
然而,隻有趙翊自己知道,這“靖康”二字背後,藏著他深深的執念與宏大的抱負。在他的記憶中,曆史的軌跡清晰地銘刻著:靖康二年,金國鐵騎南下,攻破東京城,製造了震驚天下的“靖康恥”。
無數皇室成員、王公貴族被擄往金國,受儘屈辱;百姓流離失所,家園被毀,繁華的東京城瞬間淪為人間煉獄,北宋也因此宣告滅亡。
此刻,坐在龍椅上的趙翊,目光深邃而堅定地望向遠方。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改變這既定的命運,在靖康第二年,率領大宋將士,揮師北上,直搗黃龍,滅了金國,一雪靖康之恥,來一場震撼天地的輪回複仇!
靖康元年四月十八的晨鐘撞破汴梁薄霧,當趙翊的明黃龍袍掠過宣德門階前時,汴京百姓早已擠滿禦街兩側。
賣炊餅的老漢踮腳張望,油乎乎的圍裙蹭著身旁書生的長衫:"聽說新帝昨日還在軍營操練?這龍袍底下怕是藏著副鐵打的筋骨!"抱著陶罐的婦人將孩子舉過肩頭,發髻上的銀釵隨著人潮晃動:"太上皇禪位得突然,可瞧這新君的步子,比那禦林軍的鼓點還穩當!"
詔書頒布的刹那,汴河碼頭的商船桅杆上突然飄起紅綢。
漕幫老大將酒碗重重砸在船板上,粗糲的嗓音混著槳聲:"早聽說太子爺總往工坊跑,要真能把漕運稅減下來,咱們就算拚了命也得把糧船駛得更快些!"綢緞莊的掌櫃推了推金絲眼鏡,望著報紙上的"靖康"年號沉吟:"聖上沿用舊號,定是念著先帝苦心。隻是這字號...倒像要把往昔晦氣都燒成灰燼。"
黃河岸邊的軍營裡,盔甲碰撞聲戛然而止。
老將軍攥著快馬送來的邸報,渾濁的眼睛突然發亮:"當年趙元帥微服查訪,竟和我這老卒同啃冷饅頭!如今掌了天下,咱們的鏽刀該磨得更快些!"年輕的士卒們舉著長槍歡呼,槍纓在風中獵獵作響:"聽說新帝已讓宋軍監準備好幾十萬燧火槍?這回定要讓金狗知道,大宋兒郎的槍可不是吃素的!"
臨安城的茶樓裡,說書先生驚堂木一拍:"列位看官!這宋帝趙翊,七歲能挽三石弓,十三歲便識破金狗密諜!如今接過大位,怕是要讓這"靖康"二字,變得名副其實!"茶客們紛紛拍案叫絕,有人往茶碗裡撒了把枸杞:"且看新皇如何破局,咱們平頭百姓彆的不會,捐錢捐糧絕不含糊!"
當夕陽為皇宮飛簷鍍上金邊時,趙翊站在宣政殿的龍椅前,望著案頭堆積如山的賀表。
最下方那封墨跡未乾的信箋,是江南商會聯名所書:"願傾半數家財,助陛下整飭武備。"窗外傳來更夫梆子聲,他輕輕摩挲著傳國玉璽,忽然想起登基途中,那個賣糖葫蘆的孩童高舉著草編皇冠朝他大喊:"皇帝叔叔!糖葫蘆分你一半!"
這童言無忌的呼喚,此刻卻如洪鐘般在耳畔回響。
趙翊提筆在輿圖上重重圈出燕京,燭火將影子投在滿牆的軍事布防圖上,恍惚間竟化作千軍萬馬。
他知道,明日早朝要議的不僅是軍備糧草,更要將這從市井到朝堂的萬千期許,熔鑄成一柄刺破曆史陰霾的利刃——就在靖康二年,就在那個本該寫滿屈辱的歲末,讓山河重鑄,讓日月換新天。
喜歡穿越北宋靖康恥滅吾主沉浮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靖康恥滅吾主沉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