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的鐘聲悠揚地回蕩在皇宮的長廊間,官員們三三兩兩地散去,唯有趙翊神色凝重,步履匆匆地朝著偏殿走去。
他心中盤算著軍事改革與戰略布局的諸多事宜,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國家的安危與未來。
剛踏入偏殿,他便立刻吩咐侍衛:“傳宋顯明,速來見朕!”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不多時,宋顯明急匆匆地趕來,額頭上還掛著細密的汗珠,顯然是一路小跑而來。
他進殿後,連忙行禮:“臣宋顯明參見陛下!”趙翊微微抬手示意他起身,臉上露出一絲期待的神色:“顯明,那50萬燧火槍和500門火炮,可都準備妥當了?”
宋顯明挺直腰板,自信滿滿地答道:“陛下放心,臣日夜督造,如今已然全部準備完畢,隻等陛下一聲令下!”說著,他還拍了拍胸脯,那模樣仿佛在說,這事兒包在他身上。
趙翊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笑意:“好啊,顯明,你這辦事效率,朕很是滿意。
不過,朕可得考考你,若讓你分配這些火器,你當如何?”宋顯明微微一愣,隨即眼睛一轉,沉思片刻後說道:“依臣之見,燕京軍區和西北軍區乃重中之重,各分20萬燧火槍,餘下10萬可暫留汴京軍區,以備不時之需。
火炮可按比例分配,加強各地防禦。”
趙翊笑著點點頭:“和朕想的倒是不謀而合。
那就按此方案,馬上派人將20萬燧火槍送往燕京軍區,20萬送往西北軍區,交予王勇調配。”他頓了頓,又打趣道:“顯明啊,可彆讓朕的寶貝火器在路上出了岔子,不然,朕可要找你‘算賬’!”
宋顯明連忙拱手,一臉嚴肅又帶著些許俏皮地說:“陛下放心,臣定當派出得力人手,嚴加護送,若有半點閃失,臣提頭來見!”兩人相視一笑,氣氛輕鬆而融洽。
待宋顯明領命離去後,趙翊又立刻召見了李勇。
李勇走進偏殿,神情莊重,行禮後便等待趙翊發話。趙翊目光如炬,直視著李勇,說道:“李勇,如今燧火槍已然到位,接下來的操練至關重要。
朕命你加緊訓練將士,重點研習‘三段法打擊’戰術,務必做到整齊、快速、準確!”
李勇神色一凜,認真地問道:“陛下,還請您詳細講講這‘三段法打擊’,臣好更好地教導將士。”趙翊點點頭,走到一旁的沙盤前,拿起一根小木棍,一邊比劃一邊講解:“這‘三段法打擊’,乃是將火槍兵分為三排。
第一排士兵射擊完畢後,迅速退至後排裝填彈藥;
此時,第二排士兵上前射擊;待第二排射擊完畢,退至後排裝填,第三排再上前射擊。如此循環往複,便可保證火力不間斷。
而且,各排士兵的動作必須整齊劃一,銜接緊密,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李勇聽得聚精會神,不時點頭,眼神中透露出對這一戰術的讚歎。
趙翊繼續說道:“此次操練,務必嚴格要求,不得有絲毫懈怠。
朕給你透露下,若朕禦駕親征,將從大軍中挑選20萬精銳隨軍出征,這其中的佼佼者,可都在你的訓練成果裡。”李勇挺直身軀,大聲應道:“臣定當竭儘全力,不負陛下所托!”
趙翊滿意地看著李勇,接著說道:“此次軍改,汴京軍區共設50萬大軍。
分為4個近衛軍,共20萬,由之前的近衛師擴充而成,專門負責保衛皇城內城,他們是朕的最後一道防線,容不得半點疏忽。
其餘7個軍稱為護國軍,共30萬,其骨乾大多從近衛師抽調,擔任各單位的政委,從師、旅到營、連,都配備相應的思想教導員。
這些護國軍,皆是從禁軍經過多次整頓,又隨朕征戰帶回的精銳。
為了更好地掌控軍隊,統一思想,每個戰鬥單位都必須配備思想教導員,對將士們進行思想改造,其他軍區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