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18日晚上九點多鐘。
東海大學應化九三男生宿舍526房間裡,空氣中回蕩著女中音哀婉磁性的聲音:“WhenI……”
這首令人柔腸百轉的抒情歌曲,正是當今大學最流行的英文神曲《yesterday&nore》。
526宿舍所在的一號學生公寓,是東海大學建校時落成的第一座學生宿舍樓,所以命名為一號公寓。
該樓始建於五十年代初,統共隻有五層,呈現典型的中間為主樓,左右兩側副樓對稱布局的蘇式建築風格。頂部則是大坡度傾斜的三段式設計。外牆也被刷成了經典的紅棕色。
526宿舍是間朝陽的南屋,麵積並不大,約在二十個平方左右。儘管房間內的牆壁粉刷一新,但已經明顯變形皸裂的木製門窗,卻掩飾不住其四十多年的曆史滄桑。
狹小的宿舍內左一右二擺放著三張漆色陳舊、頗有包漿韻味的兩層木床。據說這些床鋪從建校時便已經在這裡安家落戶,期間不知道陪伴了多少屆學生的青春年華。
若論年齡的話,恐怕要比現在這些七零後學生還要大上二十幾歲。
其中靠近房門單獨布置的那張木床,上鋪住人,下鋪則騰出來作為學生堆放行李雜物的地方,其最外側還掛著一張藍色布簾用來遮擋。
宿舍中間放著兩張漆麵斑駁的斜麵課桌,左側床鋪北頭也擠著三張有些年頭的課桌,按照就近的原則分給該宿舍五個學生使用。這些課桌都帶有鎖鼻,買上把小鎖掛上,就可以充當學生私人物品的存放之所。
剛剛結束一周軍訓的新大學生們有的在看書,有的在聽音樂,有的則早早躺下不知道在做什麼。
耿耀陽正坐在窗邊右側自己鋪位的床沿上,手裡拿著一支墨綠色的中華鉛筆,在用了一半的舊本子上仔細計算著開學後的花銷:
學費四百
住宿費六百
學雜費三百六
軍訓服裝費八十
臉盆被褥等生活用品兩百六
買飯票五十元
……
“來學校一個星期,雜七雜八加起來一共花了一千八百五十元。”
瞧著本子上計算出的數字,耿耀陽暗自盤算道:“來的時候,爸媽和大舅一共給我了一千六百塊錢,我自己還攢了兩千七百來塊錢,再就是一中給的一千元獎學金。沒想到才開學軍訓了一個星期,就花掉了一千八百五。”
雖然說東海省的大學本科生每個月有二十多元的飯票補助,但架不住耿耀陽的飯量大,一頓飯怎麼也得買上四個饅頭才能勉強果腹,因此一個月下來光在吃飯上至少得花上個八九十塊錢。
要是再加上洗澡、理發、香皂、牙膏、洗衣粉等日常支出,即使再節約,一個月也要花上一百多元才堪堪算夠,更彆說還有其他突發性額外支出。
這麼算下來,一年的大學生活費至少需要兩千塊錢。再加上每年要交的學雜費和住宿費,那就得三千多才夠。
粗略估計,讀完四年大學還需要花費至少一萬兩千塊錢才行。而他手裡還剩下大約三千四百多塊錢,是遠遠不夠的。
彆的學生可以指望爹媽的支援,但耿耀陽以後恐怕很難再從爸媽那裡要到錢了,還是得靠自力更生想法子掙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