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那些事20_九州民間誌_线上阅读小说网 

元朝那些事20(1 / 2)

元大德三年,汴梁城西北三十裡有個楊槐村,村裡有個窮書生叫張華。這張華年方弱冠,生得眉清目秀,卻因家道中落,每日裡隻著粗布短褐,在村頭破窯裡苦讀。破窯四壁透風,夏日裡蚊蟲肆虐,冬日裡寒風割麵,可張華卻如癡如醉,將祖傳的半箱舊書翻得紙頁泛白。

那日傍晚,張華抄完最後一頁《詩經》,揉著酸澀的眼睛走出窯洞。夕陽將西天染成酡紅色,遠處楊樹林傳來歸鳥的啁啾。他摸了摸空蕩蕩的肚子,正欲去溪邊挖些野薺菜充饑,忽見一道白影從林間閃過。張華揉了揉眼,定睛看去,竟是個鶴發童顏的老者,拄著根龍頭拐杖,正笑吟吟地望著他。

“小友可是在此讀書?”老者聲音清亮,如擊玉罄。

張華慌忙躬身行禮:“晚生張華,見過老先生。隻是家境貧寒,不得已在此棲身苦讀,讓先生見笑了。”

老者上下打量他一番,捋著長髯點點頭:“難得你這般年紀,竟有如此向學之心。老漢我雲遊至此,見你窯中透出青氣,特來相訪。”說罷,老者從袖中取出一卷泛黃的竹簡,“此乃上古奇書,內藏天地至理,今見你心性純良,便贈於你吧。”

張華瞪大雙眼,望著那卷竹簡手足無措。他曾聽村中學究講過,上古奇書可遇不可求,尋常人連見上一眼都是福分,如今竟有人要贈予自己?他忙擺手道:“晚生何德何能,敢受先生如此厚禮?再說無功不受祿,晚生萬不敢收。”

老者哈哈大笑,聲如洪鐘:“好個無功不受祿!也罷,明日卯時,你可到村東頭那株千年古槐樹下,若能通過老漢的考驗,這書便真正屬於你了。”說罷,老者轉身欲走,卻又回頭補了一句,“切記,心誠則靈。”

當晚,張華躺在床上輾轉難眠。破窯外,月光如霜,透過牆縫在他枕邊織出一片銀網。他翻出藏在枕頭下的《論語》,指尖摩挲著書頁上的墨痕,想起父親臨終前攥著他的手說:“吾兒當以詩書濟世,莫學為父困於隴畝。”如今仙人現世,莫非是上天垂憐,要助他完成夙願?

第二日寅時三刻,張華便揣著半塊硬餅來到古槐樹下。夜色尚未褪去,古槐樹如同一尊墨色巨獸,虯結的枝乾在空中張牙舞爪。他靠著樹乾坐下,忽覺一陣困意襲來,竟不知不覺睡著了。

夢中,張華置身於一片茫茫雲海之中。前方有座白玉牌坊,上書“琅嬛福地”四個金字。一位青衣童子含笑招手:“張先生請隨我來。”他恍恍惚惚跟著童子穿過牌坊,隻見眼前瓊樓玉宇,鱗次櫛比,無數玉簡竹冊懸浮在空中,泛著幽幽青光。

“此處乃藏書仙府,天下典籍儘在於此。”童子抬手一指,“先生可隨意取閱。”

張華隻覺心跳如鼓,伸手去夠最近的一卷玉簡。指尖剛觸到玉簡,忽聽一陣劇烈的震動,整個仙府開始搖晃。玉簡紛紛墜落,化作漫天碎片。張華大驚,忙去搶救,卻見所有碎片都變成了他家中那些破舊的書頁,在他掌心化為齏粉。

“啊!”張華驚呼著醒來,發現自己仍靠在古槐樹下,冷汗已浸透衣衫。天已大亮,晨露沾濕了他的褲腳。他抬頭望去,隻見老者拄著拐杖,正從樹後轉出來。

“小友可曾夢見什麼?”老者目光如炬,似要看穿他的五臟六腑。

張華將夢境如實相告,老者撫掌笑道:“不錯,能在夢中見得琅嬛福地,可見你與書有緣。隻是方才那夢,你可知何意?”

張華搖搖頭,眼中滿是困惑。

老者長歎一聲:“世間好書無數,然真正能入人心者,不在其形而在其意。你若隻貪多求全,終會如那夢中碎片,徒勞無功。”說罷,他將竹簡遞給張華,“此《青囊天笈》乃上古高人所著,內有三卷:上卷論天文星象,中卷講濟世安民,下卷藏養生延年。望你善加運用,莫負此書。”

張華雙手接過竹簡,隻覺入手溫潤,似有一股暖流順著指尖傳遍全身。他正要叩謝,卻見老者化作一道白光,瞬間消失在晨霧中。再看手中竹簡,封麵上“青囊天笈”四個篆字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回到破窯,張華迫不及待地翻開竹簡。上卷第一頁便畫著二十八星宿圖,旁邊注有詳細星象運行規律。他越讀越入迷,隻覺眼前豁然開朗,以往在書中讀到的晦澀難懂之處,此刻竟如冰消雪融般清晰明了。不知不覺間,日頭已過正午,他這才想起腹中饑餓,摸出那塊硬餅,卻發現餅已被壓得粉碎,混著竹簡上的墨香,竟吃出幾分彆樣的滋味。

此後數月,張華足不出戶,每日裡與《青囊天笈》為伴。他在破窯牆上畫滿星圖,又用樹枝在地上推演曆法。一日深夜,他正對著北鬥七星出神,忽聞窗外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下。他慌忙去堵窯頂的漏洞,卻見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照亮了遠處的農田。電光石火間,他忽然想起書中所述“亢龍有悔,暴雨必成災”之語,驚覺這場暴雨怕是要引發洪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日一早,張華顧不上洗漱,直奔村長家。此時村民們正聚在村長院裡,望著外麵的積水長籲短歎。

“張公子來得正好,”村長愁眉苦臉地說,“這雨再下下去,田裡的莊稼可就全完了。”

張華深吸一口氣,朗聲道:“諸位鄉親,此乃天象示警。據在下所知,村東十裡處有個老龍溝,乃上古河道遺跡,若能疏通河道,引積水入溝,便可解此危局。”

眾人麵麵相覷,有人嘀咕:“這書生莫不是讀傻了?老龍溝荒草叢生幾十年,哪能說疏通就疏通?”

張華急得直跺腳:“在下並非信口開河,書中自有記載……”話未說完,他忽然意識到不能泄露奇書之事,便硬生生將後半句咽了回去,“總之,請諸位相信在下,若再拖延,恐有大禍!”

村長沉吟片刻,終究是信了這個向來老實的書生:“也罷,就依張公子所言。鄉親們,抄起家夥跟我走!”

眾人扛著鋤頭鐵鍬來到老龍溝,果然見溝底有隱約石縫,似是舊河道痕跡。張華指揮眾人沿著石縫開挖,到了正午,忽聽“轟”的一聲,積水如決堤之水湧入老龍溝,順著河道向遠處流去。村民們歡呼雀躍,紛紛對張華豎起大拇指。

經此一事,張華在村裡的威望大增。有人送來米糧,有人幫他修補破窯,更有鄉紳慕名而來,邀請他到家中做西席。但張華皆婉言謝絕,仍每日閉門苦讀。他知道,《青囊天笈》中卷的濟世安民之術,才是他真正要參透的精髓。

這年秋天,汴梁城傳來消息,朝廷要在各州府選拔賢才,但凡有一技之長者,均可赴考。村長得知後,忙來勸張華:“張公子有經天緯地之才,此時不去施展,更待何時?”

張華心動了。他望著牆上的星圖,想起書中所述“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之語,終於收拾行囊,踏上了赴京之路。


最新小说: 帶著基地闖三國 我,未來諸葛亮 真少爺的我,太受寵了! 走馬秋風入玉京 進部的人混娛樂圈是選手也是裁判 星極宇宙 我都重生了,老婆你離什麼婚? 都說我廢了,可我的劍靈是絕色女帝 瘋批戀愛腦宗門裡唯一的正常人 彆人修仙我撿漏,卷王們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