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恩勸惡】——
我任職兵部期間,衙門裡有個姓陳的小吏,原本還算健壯的他,近來卻身形愈發消瘦,眼窩深陷,麵色灰白,像被抽走了精氣神,走起路來都搖搖晃晃。同僚們私下議論,都說他是被狐仙迷惑了。
陳吏自知不能再這樣下去,多方打聽後,好不容易求得張天師的一道符,滿心期待能借此擺脫狐仙糾纏。那日午後,他將符貼在床頭,剛鬆了口氣,忽聽房簷上傳來清冷的女聲:“你身為官吏,卻貪贓枉法,巧立名目搜刮錢財,本該遭受牢獄刑罰!我前世蒙你救命之恩,此番化作美人與你相會,攝取你的精氣,不過是想讓你染上癆病,能落個善終。可如今你被符咒驅趕我離開,可見你罪孽深重,已無藥可救。往後務必多行善事,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
這番話如驚雷般在屋內炸響。陳吏嚇得癱坐在地,冷汗直冒。說來也怪,自狐仙離去,他的身體竟漸漸好轉,可他卻把狐仙的告誡拋諸腦後,依舊我行我素,變本加厲地斂財。沒過多久,他因盜用官府印信、私自截留馬稅,被朝廷查獲,最終被判處死刑,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衙門裡知曉內情的老吏,每每提及此事,都感慨萬千,不住搖頭歎息。
【雙影驚魂】——
再說我前母張太夫人身邊,有個叫繡鸞的婢女,生得清秀伶俐,做事也勤快,很得大家喜愛。那年七月的一個夜晚,明月高懸,銀輝灑在庭院中。繡鸞獨自坐在堂屋台階上,望著月亮出神。突然,張太夫人呼喊她的名字。詭異的是,東西兩邊的走廊竟同時走出一個繡鸞。兩人不僅容貌、穿著一模一樣,連右襟反折的角度、左袖卷起的長度都分毫不差。張太夫人嚇得臉色煞白,雙腿發軟,險些栽倒在地。待她定了定神再看,東邊的繡鸞已消失不見,隻剩下西邊的繡鸞站在原地。張太夫人忙問怎麼回事,繡鸞卻一臉茫然,說自己從西邊走廊過來,根本沒瞧見東邊有人。
誰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隻當是眼花看錯了。可到了十一月,繡鸞突然一病不起,沒幾日就香消玉殞。眾人這才想起那個月夜的詭異景象,紛紛猜測,怕是繡鸞陽壽將儘,連鬼魅都敢在她麵前現形,提前來勾她的魂魄了。此後,每當月圓之夜,府裡的人路過那處走廊,都忍不住加快腳步,生怕再撞見什麼離奇之事。
【佛諭濟貧】——
滄州插花廟內,暮春的微風裹挾著香火氣息,在廊下銅鈴間輕輕流轉。尼姑董氏身著素色僧袍,正踮著腳將最後一盞蓮花燈掛上佛龕。觀音大士誕辰在即,她已忙碌整日,此刻額角沁出細密汗珠,手腕也因搬運供品微微發酸。望著案上擺滿的鮮果、糕點,她心中滿是虔誠,正要焚香祈福,忽覺一陣倦意襲來,便倚著斑駁的檀木幾案,沉沉睡去。
朦朧間,祥雲繚繞,觀音大士腳踏蓮台徐徐現身,衣袂間綴著的明珠散發出柔和光芒。大士慈悲的聲音仿佛從雲端傳來:“爾不獻供,我亦不忍饑;爾即獻供,我亦不加飽。寺門外有流民四五輩乞食不得,困餓將殆,爾輟供具以飯之,功德勝供我十倍也。”董氏剛要開口詢問,大士身影卻已消散,隻留下嫋嫋清音在耳畔回蕩。
“咚——”簷角銅鈴驟響,董氏猛然驚醒,掌心還殘留著幾案的涼意。她半信半疑地推開廟門,暮色中,果然看見幾個衣衫襤褸的流民蜷縮在石階下。為首的老者麵黃肌瘦,懷中幼兒已餓得哭不出聲。董氏心頭一顫,趕忙將準備好的供品儘數搬出。流民們捧著粗瓷碗狼吞虎咽時,她望著天邊最後一抹晚霞,忽然明白大士所言的深意。
自那日後,每年觀音誕辰,插花廟的供桌都會在儀式結束後迅速清空。董氏總是微笑著將食物分發給廟外的貧苦人:“此菩薩意也。”漸漸的,前來求助的人越來越多,廟門前的石磚被磨得發亮,而那盞永不熄滅的蓮花燈,也照亮了無數饑寒交迫的夜晚。
喜歡新閱微異談請大家收藏:()新閱微異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