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簽妙應】——
在遙遠的古代,華夏先民們對未知充滿敬畏與好奇,他們發明了龜卜之術。每當麵臨重大抉擇,便將龜甲置於火上炙烤,根據龜甲龜裂的紋路來判斷吉凶,那細密的裂紋,仿佛是神靈在龜甲上書寫的神秘預言。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聖人孔子為《易經》作係辭,在字裡行間極力讚頌蓍草占卜的德行與靈驗。孔子的推崇,使得蓍草占卜逐漸盛行,曾經備受尊崇的龜卜之法,也在歲月的長河中慢慢被人們淡忘,漸漸退出了曆史舞台。
時光流轉,到了《火珠林》問世的時期,人們開始用銅錢代替蓍草進行占卜。雖說這是一種創新,可每次占卜都得將銅錢拋擲六次,繁瑣的程序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後來出現的《靈棋經》,推出了擲一次便成卦的方法,看似簡化了流程,卻仍需進行複雜的排列組合,實際操作起來依舊麻煩重重。直到神祠裡的簽出現,隻需輕輕一抽,結果立現,占卜的方式才真正變得簡便快捷起來。
在眾多神祠之中,幾乎每一處都設有簽筒供人求簽,然而若論靈驗程度,誰都比不過關帝的簽。而關帝的簽中,又以正陽門旁那座祠廟的最為靈驗。這座祠廟整日裡人來人往,香火鼎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從新年第一天的元旦,到辭舊迎新的除夕;一天從東方破曉的黎明,到夜幕深沉的黃昏,祠廟內搖簽筒的聲音此起彼伏,清脆的“琅琅”聲幾乎從未間斷。前來求簽的人實在太多,一個簽筒根本不夠用,祠廟隻好準備好幾個簽筒。一時間,祠廟內人頭攢動,熱鬨非凡,嘈雜混亂中,各種情況瞬息萬變。負責解簽的人就算有三頭六臂,也難以在短時間內仔細核對每一個求簽人的情況,人們求簽時更是來不及過多思考,場麵之混亂,就算真有千手千眼的神靈,恐怕也難以同時回應所有人的祈求。可神奇的是,無論求簽的過程多麼倉促,人們得到的簽文卻都靈驗無比,就像神靈當麵與你交談,將未來之事一一告知,這其中的緣由,實在令人捉摸不透。
在諸多靈驗之事中,發生於乾隆壬申年鄉試的那件事,更是奇特到了極點。當時,有一位來自南方的讀書人,對科舉考試充滿渴望,也深知此次鄉試對自己命運的重要性。為了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他在三月初一這天,早早起床,洗漱更衣後,嚴格按照齋戒的規矩,不吃葷腥,不近女色,讓自己的身心達到純淨的狀態。隨後,他懷著無比虔誠的心情,來到關帝祠廟,焚香禱告,祈求關帝能為他預示本次鄉試的題目。在眾人的注視下,他鄭重地搖起簽筒,一支竹簽“啪”地掉落在地,上麵寫著四句詩:“陰裡相看怪爾曹,舟中敵國笑中刀。藩籬剖破渾無事,一種天生惜羽毛。”當時,誰也不明白這幾句詩究竟是什麼意思,隻能將其默默記下。
等到考試當天,人們才驚訝地發現,這四句詩竟與考試題目一一對應。此次鄉試,《孟子》的題目是:“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至湯九尺。’”,這不正應了簽文中的首句“陰裡相看怪爾曹”嗎?《論語》的題目是:“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恰好對應了第二句“舟中敵國笑中刀”;而《中庸》的題目“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又與第四句“一種天生惜羽毛”完美契合。如此精準的預示,實在讓人驚歎不已,仿佛冥冥之中,真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掌控著一切,這等奇事,簡直讓人無法用常理去推測,也為關帝簽的靈驗增添了一抹更加神秘而傳奇的色彩。
【冥府詰責】——
孫虛船先生曾講述過一段奇事。他有位至交好友,一日不慎染上寒疾,病情來勢洶洶。病榻之上,友人意識逐漸模糊,隻覺體內一股無形之氣驟然離體,魂魄竟隨風飄蕩,恍恍惚惚間,來到一處巍峨陰森的官署前。
抬眼望去,朱漆大門斑駁陳舊,門內影影綽綽,皆是麵目猙獰、形態各異的鬼神。友人心中一驚,瞬間明白此處便是傳說中的冥府。正躊躇間,忽見有人從側門從容而入,他抱著試探之心,悄悄跟在後麵,竟一路暢通無阻,既無人嗬斥阻攔,也未遭任何盤問。他混在人群中,忐忑地在廊廡下尋了個角落坐下,四周鬼神各自忙碌,依舊無人過問。
友人壯著膽子,偷偷打量大堂內的情形。隻見堂前告狀喊冤之人絡繹不絕,如穿梭織布般往來不停。正中央,冥王頭戴冕旒,神情肅穆威嚴。他左手快速翻閱著記載善惡的簿籍,右手緊握判官筆,時而低頭疾書,時而抬頭斷案。斷案時,有的寥寥數語便敲定結果,有的則反複問詢,講上數十句、數百句才做出判決,整個場景與人世間的官府衙門審判毫無二致。受審之人被鬼差帶到堂下,無論結果是否滿意,皆垂首帖服,沒有一人敢事後爭辯反駁。
就在此時,一位身著華服的前輩昂首闊步走進大堂。冥王見此人到來,竟起身相迎,態度恭敬地請他入座,溫言詢問所為何事。前輩麵色陰沉,憤懣之情溢於言表,開始訴說自己門生、下屬忘恩負義之舉。他痛心疾首地曆數過往,一樁樁一件件,細數著數十人辜負自己栽培提拔的行徑,言辭間滿是失望與怨恨,說到激動處,甚至眼眶泛紅,聲音顫抖。
冥王靜靜聽完,麵色平靜,眼中卻隱隱透著一絲不以為然。待前輩說完,冥王雙手抱拳,鄭重說道:“這些人追名逐利,在世間相互排擠傾軋,用儘陰謀詭計。但天理昭昭,冥冥之中自有公道,他們終究會在陰間遭受應有的懲罰。然而,鬼神降罪懲戒他們理所應當,您卻不該如此苛責。就像種下桃李樹,便能收獲甜美果實;種下蒺藜,收獲的隻有尖刺。這個道理,您難道不明白嗎?您在塵世所賞識提拔之人,大多是趨炎附勢之徒。當您權勢不再,卻要求他們堅守道義、知恩圖報,這就如同在冰塊中尋找火焰,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事。這一切,實則是您自己看走了眼,又何必去怪罪他人呢?”
前輩聽了這番話,呆立當場,臉上滿是懊悔與悵然。他沉默良久,神色黯淡,最終隻能無奈地緩緩退下。友人在旁,本想上前與這位相識的前輩打個招呼,詢問近況。可還未等他邁出腳步,忽聽背後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叱吒。他驚恐地回頭張望,刹那間,隻覺一陣天旋地轉,猛然驚醒,這才發現自己仍躺在病榻之上,原來方才的一切,不過是一場詭異離奇的夢境。
喜歡新閱微異談請大家收藏:()新閱微異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