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半,江城刑警支隊會議室。
程望一邊聽著技術科彙報,一邊在白板上寫下兩位死者的資料。
許媛媛,28歲,商場服裝店店員,性格外向,社交廣泛;
林歆,30歲,律師助理,未婚,獨居,生活節奏規律,朋友圈照片寥寥。
兩人之間,看似毫無聯係。一個售貨員,一個助理,生活圈毫不重疊,家庭背景也無交集。
“但是——”王佳指著死者照片,“有兩個共同點:”
“其一,都身形瘦小,五官精致,外貌類似。”
“其二,兩人在生前一周內,都曾使用某款約會軟件,並與匿名對象見麵。”
程望點頭,看向情報科同事:“軟件定位查到了嗎?”
“查到了,叫‘catch’,是去年上線的匿名配對平台,用戶注冊不需要實名,隻提供昵稱與城市定位。但通過兩位死者的手機登錄信息,發現她們都曾與一個id為‘canvas_01’的人聊天並約出見麵。”
“canvas……”王佳念出,“畫布。”
“與‘c.t.’簽名聯係高度一致。”程望站起,“立刻申請該平台在江城運營的用戶數據。”
……
上午十點,技術部門調出‘catch’服務器片段,發現該id活躍範圍多集中在江城三環內某片老舊居民區。
“這一帶以前是藝術區,後來廢棄。”技術人員說,“但仍有十幾間私畫室保留備案,部分登記人無固定工作,屬於散居創作者。”
“立刻拉清單,我們按圖索驥排查。”
王佳也拿出一份文件:“這是死者林歆的聊天記錄截圖。”
其中一條對話讓所有人神色一變:
canvas_01:“你願意成為‘畫布’嗎?你的身體有美感,適合靜止不動地表達。”
林歆回複:“哈哈,你這是畫家的搭訕方式嗎?”
而這條信息發送時間,正是案發前36小時。
……
下午三點,刑警小隊前往三環老藝術區,封鎖七棟老樓,逐一排查租戶身份與是否存在非法居留人員。
五點四十二分,三號樓302室,一名戴著圓框眼鏡的男子拒不配合出示證件,且在警方準備開門時,從窗戶跳下,翻牆逃跑。
三分鐘後,抓捕小組在居民樓後巷將其製服。
男子名為譚致恒,35歲,自稱自由插畫師,無正式單位,租住該畫室半年無房東備案記錄。
屋內查獲多張畫稿,內容與案件櫥窗布景高度吻合,其中一張未完成的素描下方,寫著“scene3:電梯儘頭的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