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平
手機鈴聲吵醒了熟睡的香甜,昨晚一覺睡到自然醒。這些天,從來沒有這樣的享受睡眠帶來的幸福。
匆匆忙忙起床洗漱完,稀釋了一杯果汁,緩解一夜口渴的需求。
手機在茶台旁邊的快充盒上充電。順手把充電器和兩部手機裝在小包裡,拿上水杯這些出門的必備。帶上門走樓梯了。
這些天無論是現實中的穿越,或夢境中的遇見,基本習以為常的接受某些詭異和冥魂的存在。
但今天不知不覺的走樓梯放棄電梯,可能和上次門口腳墊下黃裱紙有關。也算是一次神經過敏,也算是一種自然而不自然的陰影吧。
清晨的寒風和刺骨無關,倒是寒冷的要凝固一切。
霧氣繚繞中,小區寬敞的綠化區,宛如神秘般仙境。灰騰騰的霧氣彌漫在空氣中,讓整個視覺裡的世界顯得朦朧而神秘。仿佛遮蔽了一切光芒,讓人感到孤獨和安靜。
今天出門尚早,不知道環環爸爸起床了嗎?還是打個電話吧。
剛撥號,電話就秒通了。
“蘇老師,早上好,我已經到您小區門口了”。
我加快了腳步,最不喜歡彆人等待。
“楊總早上好,我沒有告訴你我住的小區,你怎麼找到的,”“蘇老師,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大清早就開車過來了,冥冥之中感覺您就在附近,您打電話的時候,我已經看見您走出來的身影”。
對呀,有些事是機緣巧合,有些好像有股力量在引導。有些明明就在眼前,就是兩個人各自在轉圈圈,就是看不見對方。你說的這些我是相信的。
“蘇老師,昨晚我睡的很好,一直在熟睡中,半夜也沒有醒來,五點半突然醒了,感覺出來沒有過的輕鬆,這兩年多,昨晚算是休息最好的一個夜晚了,今天早上感覺特彆精神”。
“是啊!我也昨晚睡的很香,也許和大地磁場有關吧,自然現象分很多層,貌似自然的東西,其實一點都不自然。不同層麵的認知,就有不同層麵的信息元,我們常人看見和鎖定的,隻是不到三維的空間裡活動。我們所有的活動空間和時間列表都是預設好的,也講不清楚是那股神力在操作,但現實存在的信息元,我們就是無法超越,也沒有辦法逃出環境約束”。
我們會跑,但不會飛,我們看見鳥兒展翅飛翔,但我們每個個體卻實現不了自由飛翔的樂趣。隻能借助交通工具模式化的在空中劃過,但那不叫飛翔,叫飛行。
“蘇老師,您安排的油和麵米都讓我司機提前拉走了,您說的這些我已經親身體驗到了,就是覺悟的太晚了,我現在遇見的所有懲罰,都是自己自大的行為造成的。我原來怨天尤人,現在隻有在自己釀造的報應中接受煎熬。
那天在宵華觀幾位大師做的道場上,我終於和我善良的前妻麵對麵的見了一次,雖然是陰陽兩隔,但我悔恨對她做過的深重罪孽”。
“蘇老師,年輕的時候氣盛,隻感覺自己就能的不得了,一切成就確實都是彆人給予的幫助,但自己總認為是自己努力的結果,現在才明白,一個人的成功有多少人在搭建平台”。
“蘇老師,那天從宵華觀回來,我也心境平和了許多,也承認什麼是罪惡,什麼是修行,也明白了那麼多年齡大的人很多都去燒香拜佛了,我現在才感知到,信仰是一方麵,贖罪才是目的。年輕的時候誰沒有過錯,懂事了,就老了”。
“楊總,好好修心吧!至於彆的且行且珍惜吧,過多的解釋會傷本意的”。
“宵華觀雲庭道長來之後,廟宇修繕也加快,香火很旺。求福祉的人越來越多,特彆是那些高官太太們,一個個出手闊綽,聽說發改委李主任的老婆偷偷一次捐了六十萬。但李主任還是跳樓了。兒子已經定居意大利了。那天一個穿衣精致的女人也給自己丈夫做道場,一個多嘴女人低聲議論,那就是李主任老婆”。
世界就是部分人給部分人創造財富的,而且是任勞任怨,結果創造財富的人享受不到他創造的東西,這就是苦中作樂。
“我的想法,環環媽媽已經不在了,你們以前的過節我也不知道,最好你也不要告訴我,當下我們配合雲庭道長,能力所能及的讓她魂魄歸位,不要再遊蕩成孤魂野鬼。能儘早投胎轉世,不管她轉世成一條魚,一隻雞,一隻貓,一匹馬都無所謂了,至少再次循環於往生圈,有個來去任界的大循環,也就是歸隊了,這樣生的,死的都平順了,要不隔三差五的鬨騰一下,誰受得了,哪有那麼多精力陪她玩”。
“楊總,還有一些認知問題,需要自己思考定奪,彆人隻是彆人,主見要自己拿捏,超自然現象不是所有人能體會和感受的,畢竟它是高級文明和低級文明對語的事,有先天靈性的人,人家已經帶著那些功能,沒有必要自己苦苦修行,天賦是先天的產物,&後天學習沒有多大關係,所謂修仙悟道隻是給具備本能的人開設的,所謂修行也就是把一個有天賦的人通過學習提高一下,也就是怎樣利用自身天賦進入狀態。所有修行成仙的人,基本先天條件確定,修行隻是帶路而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告訴你這些的意思,不具備天賦,千萬不要做無謂的犧牲,就像一個五音不全,樂感極差的孩子,家長逼著去學聲樂一樣,結果就是徒勞。後天永遠修不來先天的天賦”。
想想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吧,就像信仰,有修為的人和沒修為的人不一樣,因為任何階級,任何組織,任何範圍都存在著誤導和誘導,包括宗教。
你可以發善心支持彆人修行,就像資助貧困家庭孩子上學一樣。當自己不具備潛質的時候不要盲目入圈。因為你錯誤的選擇會讓你再次陷入迷茫圈。
網上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單身女士,年輕時通過拚搏在北京買了一套一百四十平方的大房子,也養育了一個聰明好學的女兒,丈夫由於疾病前幾年去世了,她一個人帶孩子生活,雖然沒有丈夫支撐,幸福感不足,但小日子過的很滋潤。
人閒事情多,不知道什麼時候接觸了幾個修行的人,最後讓無良的人洗腦,把房子賣了,給女兒一分錢學費都沒有留,全部捐獻給了寺院,她也去寺裡吃齋念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