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道身形佝僂臉頰微胖,滿頭的銀絲與白須充滿著閱曆的烙印。
雙手微微疊在一起,露出一副和藹且親切的笑容。
仿佛一名長輩正在關心晚輩一般。
但張帆的臉色卻顯得非常難看。
孔維道一出現就要求看考卷,完全是仗著大儒的身份施壓。
要知道科舉並非一般的考試,而是國策。
所有考卷都必須嚴格保密,除非有皇帝的首肯。
而且現在科舉還沒結束,孔維道就像看考卷,作為文聖之後的大儒,不可能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最重要的是,就算拿出考卷後果也無法預料。
萬一這個孔維道存有私心,當著這麼多人的麵說張帆寫的並不好。
這一句話損害的不僅僅是張帆一個人,而是整個大離的科舉與信譽。
那可是當世大儒誰敢反駁他?
就算孔維道沒有私,秉公評價那也是違反科舉規定的。
其他的人看過張帆的答題,肯定會紛紛效仿文風與寫法,對科舉依然損傷嚴重。
這就好比甲和乙兩家公司互相競爭。
甲公司正在招聘,乙公司派自己的實習生去臥底應聘。
最後公布招聘結果,乙公司的實習生一個都沒選上。
乙公司的經理出麵找甲公司討要說法,還要看他們的應聘試卷。
你作為甲公司的高層,會把試卷公布出去嗎?
答案是絕對不可能!
應聘試卷就是一種對公司的保護機製,如果公布試卷,那麼乙公司就有辦法應對,萬一繼續輸送臥底過來。
甲公司還怎麼招到合適的人才?
同理,乙公司的經理,如果是人力方麵的高材生。
他公開說甲公司的應聘試卷有問題,讓那些實習生聽到,內心也會產生動搖。
從而影響甲公司的招聘。
由此可見,規矩就是規矩,哪怕是麵對孔維道這名大儒。
張帆也絕不能交出考卷。
“抱歉先生,此事需要稟告陛下,我們無權這麼做。”
張帆暗中朝一旁的周大人使了個眼色。
周大人心領神會,他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愣頭青。
雖然能見到大儒非常開心,但作為大離的官員,還是有基本的操守。
孔維道有些失望,微微搖了搖頭道。
“先聖言,文以達者為師。”
“吾自小開六竅熟讀經書,可為你師。”
“師閱弟子之理,理應扶正道,以解疑惑。”
孔維道說的翻譯一下就是。
我的年紀比你大,可以當你的老師。
老師想看一看弟子的理解,是不是處在正確的道路上,這樣才能幫助他答疑解惑。
說白了,還是想看張帆的考卷。
隻是用了另一種委婉的說法,並且拉近了兩人的關係。
張帆麵色不變,但心裡卻嗤之以鼻。
你是南坎國的大儒,卻管大離國的文士。
傳出去也不怕彆人說你多管閒事。
隻不過張帆兩次拒絕孔維道的好意,已經引起了周圍學子們的不滿。
尤其是南坎國的學子,他們以孔維道為榜樣。
視作先聖一般的存在,竟然被張帆一而再再而三拒絕。
是可忍孰不可忍!
“你這人好生無禮,先生說什麼就是什麼,你又何必拒絕?”
“是啊!先生指點是我們幾輩子都沒能遇見的事情,今天便宜你居然還推三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