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縫隻開了半瞬。
陳青陽的指尖還殘留著那股微弱的靈流波動,像是有人在門後輕輕吹了口氣,順著石門邊緣逸出的符文軌跡一閃而沒。他沒動,連呼吸都壓到了最低,右手匕首在焦黑岩麵上劃出三道深痕,位置、角度、弧度,全憑肌肉記憶複刻剛才那一瞥中的殘影。
“記住了。”他低聲說,聲音乾得像砂紙磨鐵。
遠程隊員趴在地上,探測儀屏幕裂得像蜘蛛網,但核心模塊還在運作。他把設備貼到地麵,借地層傳導捕捉殘餘頻率。三秒後,儀器發出短促蜂鳴——0.8秒的靈能諧頻被截獲,波形圖跳動出“三短兩長”的節奏,和陳青陽之前用心跳打出的節拍完全一致。
“不是巧合。”那人抬頭,“它在回應生命頻率。”
陳青陽盯著石門,眼神沒離開過那道已閉合的縫隙。他能感覺到,剛才那一瞬的開啟並非偶然,更像是某種“確認”——確認門外之人是否具備匹配的節律。就像老式保險櫃,鑰匙插進去,還得敲對暗號才能彈開鎖芯。
“謎題是活的。”他說,“它會聽。”
近戰隊員靠在石門側邊的金屬樁上,右臂纏著布條,黑血已經滲到第三層紗布。他半睜著眼,意識在清醒與混沌間浮沉,嘴裡嘟囔著誰也聽不清的詞。陳青陽掃了一眼,沒多管。現在最危險的不是他,是這扇門。
門不會無緣無故“笑”。
他盤膝坐下,調整呼吸節奏,從75次每分鐘開始,慢慢穩住心率。這是林浩筆記裡提過的“脈動同步法”——古修布陣,常以人體氣血運行周期為基頻,解陣者若能與之共振,便能觸發隱藏層。
“關掉主動輸出。”他下令,“改監聽模式。”
遠程隊員立刻切斷信號發射,轉為被動接收。探測儀的波形圖開始波動,起初雜亂,三秒後,一道微弱的共鳴信號浮現,像是從地底深處傳來的回音。
石門表麵,一層極淡的藍光在霧中浮現,勾勒出新的符文軌跡——不再是平麵刻痕,而是呈螺旋狀向上延伸,像dna鏈般纏繞。
“三維結構。”遠程隊員聲音發緊,“這他媽不是門,是考腦筋急轉彎的量子計算機。”
陳青陽沒笑。他閉上眼,將剛才刻下的三道殘痕、采集到的諧頻、以及自己心跳的節奏全部塞進腦子裡。林浩給的那張“凝神符”被他貼在眉心,符紙剛激活,一股清涼感直衝天靈蓋,強行把渙散的靈識拽了回來。
他開始用“心象推演”法重構謎題。
這是新傳承裡的高階技巧,能把碎片信息在意識中立體化建模。起初隻是零散的點,隨著他不斷調取記憶,那些點逐漸連成線,線再編織成網。第一層是外層古篆,第二層是能量節點,第三層是幾何圖陣——但這次,他發現了一個詭異的規律。
第二層的能量路徑,和第一層完全相反。
不是延續,不是延伸,是鏡像反轉。
“等等……”他猛地睜眼,“它不是要我們連通路徑,是要我們逆向運行。”
遠程隊員一愣:“逆向?那不就是錯的?”
“錯的就是對的。”陳青陽盯著石門,“第一層是‘開鎖’,第二層是‘驗鎖’。你以為連上了就對了?它其實在測試你有沒有發現——真正的入口,藏在錯誤裡。”
他伸手摸向匕首,刀尖點在岩麵,重新畫出第一層路徑的起點。然後,從終點反向推演,按照“三短兩長”的節奏,用靈力在地麵模擬逆向輸入。
探測儀的蜂鳴聲變了。
不再是斷續的警告音,而是一段平穩的持續音,像是鎖芯被輕輕撥動。
石門再次微震,那道縫隙,又裂開了一線。
這一次,門內浮現出一串殘缺符文,排列方式和林浩筆記中“古修謎陣”的初始推演圖幾乎一模一樣。陳青陽瞳孔一縮——這不是巧合,是林浩早就知道這種陣法的存在。
“他留的不是線索,是鑰匙。”他喃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