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第二家鄉_暗刃如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暗刃如鋒 > 第253章 第二家鄉

第253章 第二家鄉(1 / 1)

劉文佐是金新主持暗韌全麵以後,選拔出的人才,並根據安南海防港戰中的特點,派來接手暗韌在安南的相關工作。

劉文佐今年三十歲,是暗韌係統中很稀缺的閩省人。閩省人尤其是閩南地區)的海外移民活動已持續數百年。

90以上的閩省移民集中在馬來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高盧印度支那、暹羅今泰國)等地。

既有延續"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刀)的謀生方式,也開始出現投資近代產業的僑商群體。

漳泉籍移民多從事橡膠種植、航運貿易;而福州籍移民則集中於木材業、餐飲業。

部分僑二代開始進入當地金融、教育行業,如新加坡的華僑銀行1932年成立)已出現福建籍中層管理者。

特彆是1934年閩省大旱後持續經濟蕭條,沿海各縣如晉江、福清)成年男性出海比例高達40。

廈門至馬尼拉定期航線1935年開通)使航程縮短至5天,當年即輸送移民1.2萬人次。

七星幫原幫主汪智就是閩省人。之所以派遣劉文佐,一方麵是因為此人性格堅毅,沉默寡言,有海運經驗,另一方麵,身為閩省人,更有利於與本省人和潮汕等地區人容易溝通,發揮海外鄉黨的能力。

宋誌非常了解海外華人的發展處境。即使在對華人相對友好的東南亞之地,也有著殖民政策差異。

如荷屬東印度實行"通行證製度"限製華人流動,而王國屬馬來亞相對寬鬆,導致移民選擇分化。

而且東南亞華人愛國熱情強烈,抗戰爆發後,如菲律賓中華商會等團體及新加坡、馬來亞等地僑團,踴躍捐款,並報名回國參戰。

同時,華僑通過認購公債、義賣等形式支援國內。如菲律賓華僑在19361937年間已開始認購國民政府發行的救國公債,新加坡等地也出現零星的義演義賣活動。

經曆過前世商業競爭殘酷的鬥爭的宋誌,自然知道人性是經不過考驗的,因此對於汪智還是留有餘力的,並沒直接取其性命。

宋誌看著遠行的貨船,船上裝著汪智一家人。不出所料,汪幫主娶的那個交際花,自然沒有跟隨他離開,汪幫主身邊留下的還是原來的妻子。

本來有美好前途,可以為宋誌製定的長遠計劃,作出更大貢獻的汪幫主,就這樣退出了這個平台,也許後悔將伴隨著他的餘生吧!

宋誌沒有時間,為汪幫主傷風吹秋,他的內心還是煎熬的,那個多年準備的抗戰,已經越來越近了。

1937年3月,滇越鐵路的窄軌列車正蜿蜒穿行在紅河與南溪河穀之間。

宋誌倚著車窗,鐵皮車廂隨著軌道起伏發出有節奏的哢嗒聲,窗外是永遠看不膩的雲貴高原早春——山桃花剛謝,野櫻又綴滿枝頭,淡粉色的花瓣被蒸汽機車的煤煙熏得微微發灰。

車過白寨大橋時,熟悉的景致突然撞進眼簾:峭壁上那道赭紅色的裂痕像極了老家門楣的朱漆剝落痕跡,岩縫裡倔強生長的雲南鬆,樹冠一律朝東南傾斜,正是每年季風留下的活地圖。

幾個穿靛藍土布衣裳的苗族婦人背著竹簍走在山道上,銀飾在陽光下忽閃忽閃,恍若當年跟著母親趕圩時見過的景象。

列車在倮姑站加水時,月台上飄來烤包穀的焦香。小販用竹夾翻動炭火上的玉米,焦黃處爆開的顆粒像極了故鄉稻田裡炸開的穀花糖。

突然有彝人的馬幫從站外經過,頭馬脖頸上的銅鈴叮當,驚起一群山斑鳩,它們撲棱棱飛過車窗的瞬間,宋誌分明看見羽翼下掠過的,是老家祠堂屋簷上同樣的天光。

火車上的人更多了,華人已經超過了外國人,可見這幾年華夏經濟的發展,春城呈貢山工廠區的發展,運來的機械設備、原材料等,運出的各種產品和原材料,帶動了沿線各站的發展。

看著道路兩旁熟悉而又陌生的風景和人物,彝族青年牛皮坎肩上綴滿了銀泡,腰上掛著腰刀;苗族老者竹製煙筒,冒著有些香氣的煙霧;花腰傣族少女挑著竹簍,搖擺在村鎮之間;愛戴筍殼帽的僾尼人,背著裝滿物品的背簍;穿奧戴的安南女子,也學會了滇省官話,這一切都是真實的發生在宋誌的麵前。

晨霧中的春城站台,青磚地麵被蒸汽機車的白霧浸得發亮。宋誌已經是第三次途經此地了。

穿麻布短打的腳夫們喊著調子卸貨,春城方言與越南搬運工的土語混作一團,穿呢子製服的鐵路人員正在稽查。

賣破酥包子的攤販在蒸汽中吆喝,銅壺裡的普洱茶永遠滾燙。遠處城牆下,匆匆而過的是忙碌生活的民眾。

這是宋誌的第二故鄉,也是抗倭備戰最重要的基地,宋誌有了一種,倦鳥歸巢的感覺。

春意已悄然爬上枝頭,滇池的水汽裹著海棠花香,在午後陽光裡氤氳成淡粉色的霧。

青石板路上傳來黃包車夫的吆喝,驚飛了屋簷下打盹的麻雀。

漆色斑駁的朱紅大門前,老槐樹新抽的嫩芽在風裡簌簌作響。

穿陰丹士林布衫的母親突然打翻了針線笸籮,頂針滾過天井的溝紋磚,停在那個提著藤箱的身影前。

西曬的日頭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長得蓋過了照壁上"紫氣東來"的題字。

堂屋裡的自鳴鐘當當地敲,八仙桌上的馬蹄糕還冒著熱氣。

父親的煙袋鍋在暗處明明滅滅,積了十年的問話都化作青煙。侄子侄女躲在格扇門後偷看,發梢係著的紅頭繩像朵顫巍巍的杜鵑花。

巷口賣米漿粑粑的梆子聲遠遠傳來,驚醒了懸在房梁上的風箏骨架。

那還是民國十五年的春天紮的,蒙的綿紙早被蛀空,隻剩竹篾在穿堂風裡輕輕搖晃,晃碎了滿地斜陽。

堂屋中傳來了一家的笑聲,隻是奶奶和父母的頭發都已變白,宋誌有些滋味在心頭。

喜歡暗刃如鋒請大家收藏:()暗刃如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八零好孕美人,搬空家產改嫁絕嗣大佬 我老公總是英年早逝留下遺產 讓你破案,你直播虐殺罪犯? 朕隻是一個演員 凡童降妖錄 絕對反傷我不說,有種你就打死我 修勾修仙:我的男友是二哈 穿越過去和現在 十洲禦道錄 我的玉佩直通仙界